如何度过漫长的雨天
查看话题 >入梅、入霉
今天上午突如其来的阵雨,让我生出了不好的预感——从春天以来持续数月的晴朗天气恐怕要结束了。果然,今天官方发布了气象服务中心的消息:
本市明天(10日)入梅,较常见偏早,今年梅雨前期雨带不稳定,呈现南北摆动态势。
江南地区把每年春末夏初时节梅子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黄梅季。在这段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连阴雨天气,于是这段时间的雨被称为黄梅雨。因雨天多,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故黄梅雨又称为霉雨。黄梅天的开始日期称作“入梅”。
(上海)平均梅雨期长度约为23天。梅雨期常年平均降水量相当于上海年平均降水量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相当于两个半月的雨量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兜头倒下来。
在一般认知里,梅雨虽然有雨滋养植物的好处,但是坏处可比好处多多了:
天地之间到处都湿漉漉,相当于加了一层润滑剂,于是人车物全都得小心翼翼放慢脚步。这层润滑剂还壮大了那些人们不需要的水的群体,比如衣物和墙壁里的水分,也全都雀跃欢呼着不肯离去。梅雨当然还滋养了一些人们不需要的生物,比如墙壁上的霉斑、家具上长出的蘑菇。
既然大家都对梅雨抱怨连天而又避无可避,出于乐观主义精神,我得承认梅雨其实对我来说有很多好处。
首要的就是皮肤终于也可以铺上一层润滑剂,终结春天以来跟晴朗天气持续得一样长的干燥起皮。
谁要是说南方潮湿,四川盆地人第一个不同意——还有哪里比终年云雾笼罩的大盆地里更潮湿?
正是被盆地惯坏了的缘故,我到北京后第一个冬天就把膝盖窝给干裂了口子,还没缓过来,随后的第一个春天又被干燥的春风和拂面乱亲的杨絮惹得皮肤又红又痒,因此不得不在毕业后义无反顾奔往南方。然而北方人口中潮湿无比的上海也依旧不够水润,在上海我一年有至少半年时间都在疯狂抹保湿油膏,依然阻止不了皮肤到处都是干纹,徒耗大量财力人力在护肤品上。
眼下终于要天降甘霖提供纯天然的加湿器,可不是大好事一桩吗?
其次,作为野生文艺工作者,面对老天淅淅沥沥连绵不断的泪滴,或可写一出孟姜女的戏剧,或可填一首《虞美人·听雨》,或可谱一曲《六月的雨》,或可临摹一卷《龙猫》的漫画集,最不济,赏雨时背一篇《岳阳楼记》,也是极好的诗情画意: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法可设,由他去吧!”

城事人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看过了上百座塔的一点点领悟
- 看完了上海12座古塔 (2人喜欢)
- 从雁门关到无定河的自驾之行总结 (2人喜欢)
- 从黄河走向无定河 (4人喜欢)
- 再一次走西口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