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观点 | 文武:设计是一个“调情”的过程


稍不留神,一个下午就过去了,采访文武就是这种感受。他很愿意分享自己的设计与生活,谈起作品,脸上不自主洋溢出的笑容,是从业20余年依然保持对设计最初的热情;也会毫不吝啬的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分享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总之,这是一个有着丰富知识架构,对设计有热情,对人有关照的有趣的设计师。

不故作姿态是他对设计的姿态
他一直强调自己遇到了好业主,可以让他的设计95%落地,做到所见即所得。这种为人的谦逊延伸进设计里是对空间的尊重,对人的尊重。他的设计善于利用建筑本身的空间气质,不过分装饰,不顺应某一种潮流,在空间和装饰的韵律中找到平衡,诠释我们当下所追求的本真生活。



设计中总会出现一些故作姿态,过分表达,色彩艳丽,装饰浮华,没有层次,堆砌一切让人眼前一亮的元素,营造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空间,但这种喧宾夺主的设计似忘记了人的存在,也忘记了环境的存在。


回归本源,回归空间的属性,回归人与自然的共生。人在空间中进行的整个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生活,是设计的主题。但也不要忘了当地自然环境,敬畏自然的同时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去做设计。让视力所及范围内的景色组织到设计中,或者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材料完成设计。
画龙点睛的前提是有龙
一个好的空间设计不仅仅是视觉呈现出来的表象,更是内在建筑思维的支撑,做好这 95%,另外的5%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我们过分关注点睛之笔的时候,已经忽略了“龙”是基础,没有“龙”的点睛之笔毫无意义。当然,有了“龙”之后,还需要点睛之笔去升华。


建筑思维让设计更像是在解题,当你解出因地制宜的整体性、人文因素的立体性、自然环境的动态性、空间秩序的结构性、平衡各种矛盾的综合性后,设计就出来了,骨架就出来了,之后就是加上一点修饰,填充血肉,让空间变得极富个人色彩。
设计是一个“调情”的过程
设计是一个调动人情绪的过程,调动我们认知世界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调动被我们忽视的生活细节,调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去感受,感受人与物的关系,感受人与空间的关系,感受人与人的关系。


文武举了一个调节父子之情的例子,业主常年在外发展,儿子上学,基本没有父子之间的交流,这其实也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怎么引导父子之间去发生更多交流,改善这个空间里的人物关系?他做了一个书房吧台,业主在书房工作的时候,妻子和儿子可以在吧台喝茶,这期间就可能会发生更多的沟通,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


现在的信息量太大了,物质世界也是极大的丰富,业主的阅历和见识不断地提升,眼花缭乱的事物太多了,能让人感动的事情也越来越难,设计师能做些什么?一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极致,带给人更细致更好的感受。二是用设计去引导关系,产生情感连接,发生更多交流的机会。
设计师说
空间是骨架,格调是衣衫,内在气质决定了最终的高级感。超越的不是形式,而是思想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