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
想写一篇关于北京的故事好久了,终于有心情写的时候,突然发现手机里关于他的照片好少。
小时候对北京的记忆就是亲人,长大了对北京的记忆还有朋友。
我对北京的最初记忆就是大兴区,具象到679路公交线,木樨园、海子角、清源路口的公交站,还有朝阳区甜水园,这些都和亲人有关。小学暑假从家到北京的阿姨、叔叔家玩,初入大城市,什么都是新鲜、高大的,不曾见过的。
研究生阴差阳错地去了初中时就很想上的北外读书,在西三环北路2号度过了整整两年的时光,北京的记忆又新增了海淀区,具象到4号线,魏公村、新中关、人民大学、北大东门地铁站,零零星星去过其他地方,但印象很具体又很抽象,具体是指提起来每个地方都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抽象是说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来形容他。总之就是怀念,还有就是想起来就是觉得后背一紧,诧异那种当时的感觉现在也如此熟悉,仿佛回到那时。
以前对于城市没有概念,就觉得是在一个地方生活,现在我喜欢的城市一是要有朋友,二是要有文化。这也是我如今非常喜欢北京、不喜欢深圳的原因。在北京去过的每个角落都是有目的的,在深圳去了太多为消磨时间到达的地方。
北京的公园是我很喜欢的地方,景山、紫竹院、颐和园、玉渊潭(想想也没去多少)。
第一次去景山是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和一起面试的女孩子一起去的,现在回想起来景山真的是让人感到渺小又伟大的地方,公园很小确能俯瞰整个故宫,微小确独具特色,是我很喜欢的一点;
紫竹院是和蕊姐一起去的,不记得是为什么突然去了,大概是宿舍待的无聊想吹风,两个人心血来潮在7月15晚上很晚的时候去了离学校最近的公园,我俩坐在湖边的长椅上聊天,聊的什么不记得了,说到这个湖可以通往御花园,然后我们准备回去的时候公园的灯几乎都关了,伴着潺潺的水声吓得俩人大呼小叫的快速跑到出口,长舒一口气。哦对了,还说去过紫竹院公园的情侣后来都会分手。
颐和园是和海伦、翔龙、宇神在春天去的,坐公交车穿梭在北京城,经过高楼、胡同、鼓楼,一下车就是看到了颐和园的城墙,极其浓厚的历史厚重感。走走停停歇歇,在湖边看了太阳落山,吹了春风,在日照充足的下午拍了照片(他们还开玩笑说最好看的一张照片是没有我的)。从颐和园回去的时候夕阳就很足了,坐在车上看着窗外夕阳下的故宫角楼和护城河,还有骑车经过的人们都在后退,我那时在想,离开北京的时候应该很难过吧。
玉渊潭最有名的是春天的樱花。我和几个外国朋友穿过人山人海的游客,走马观花地拍了几张照片,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只记得好像樱花也不怎么好看,稀稀疏疏地,一点也不浪漫。但离开北京后,朋友圈好多朋友都会在春天晒玉渊潭的樱花,我又觉得当时应该好好欣赏的。
对北京记忆很深的还是地铁线和站点,贼有意思。地铁站名字也是古今碰撞,每条线路都有它自己的由来,也承载着我每个阶段的故事。4号线是我对北京的最初记忆,也是最深记忆。小时候坐地铁一定是从4号线开始,长大了学校又在4号线上;1号线是我每天去实习的线路,老式设计没有防护门,每次地铁来真的就想起孙燕姿的《遇见》(似乎没有关系哈),大概是因为有风;坐10号线大部分有2件事,一是去北航找笑笑玩,二是去面试。除了找笑笑玩的时候10号线才感觉不是那么压抑,其他时间都觉得10号线好可怕(说不上来,觉得喘不上气)。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北京每一个真正认识的人,都是缘分使然,每一波人都能带给我不同的启迪。这也是离开那么久还一直怀念它的重要原因。学校认识的朋友们纯粹有趣,让我也体验了很多好玩的生活方式;实习工作认识的同事认真带我,给我鼓励,更加自信;不经意间认识的朋友更有缘份,还遇到同月同日生日的人,一起憧憬未来。等等等.......
后来带着那份怀念再回北京,依旧是亲切和熟悉。但总感觉是孤零零的,大概是多数朋友都不在北京了....但依旧 他是我最喜欢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