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文献辑刊



主编:馬建強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书号:978-7-5506-3263-9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册数:30册
中图法分类号:K231.04
出版説明
由春秋至戰國,經過連年的兼併戰爭以及三家分晋,中國版圖上出現了秦、魏、韓、趙、楚、燕、齊七雄並立的局面。其後,隨着秦國勢力的增强,各國間的外交大勢已經漸傾明朗。從策略上來看,要麼是『合衆弱以攻一强』,以此對付秦國的兼併,此即所謂『合衆』;要麼是『事一强而攻衆弱』,對於秦國來説可以達到逐個擊破的目的,被拉攏的弱國則可以暫時自保,此即所謂『連横』。(《韓非子·五蠢》)由於弱肉强食、風譎雲詭的政治環境,各國君主需要智能之士分析形勢、出謀劃策、指點迷津;而智謀之士也希望依傍君主,發揮才智,爭取功名利禄,從而影響政治格局。正如顧炎武所説,戰國實乃『邦無定交,士無定主』(《日知録·周末風俗》)。在這『處世横議』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智謀之士以其雄辯、謀略和智慧遊説奔走於各國之間,於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的縱横家便應運而生了。縱横家對於戰國社會之影響,恐怕不亞於古希臘的智者運動,他們才能卓異,雄心勃勃,富有進取之心,憑藉智慧躋身上層,爭一席之位,左右國政。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叱咤於一時,范雎、蔡澤遊説諸侯,雖『至白首無所遇』(《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却仍不氣餒,最終相繼取得卿相之位。他們智慧超卓,處在詭譎多變的國際關係和複雜的國内政治鬥爭漩渦中心,身居險境,却往往能夠駕馭局勢,保全自己。縱横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蘇秦、張儀、甘茂、司馬錯、范雎等十餘人。其後,在漢朝的建立過程中,蒯通、酈食其等縱横家亦發揮了重要作用,甚至到了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〇年),所舉賢良也多習縱横之術。然而,由於縱横家重視實用與功利,貴權變而輕仁義,多詐謀而賤忠信,其學也近黄老道家和刑名法家,所以它與正統的儒家學説是很難相容的。因此,隨着漢代大一統帝國的建立,以及儒學獨尊局面的形成,縱横學説便難有發展了。縱横學的主要代表著作爲《戰國策》和《鬼谷子》。《漢書·藝文志》載,《戰國策》最初是由劉向所編訂。書中各篇並不成於同一時期,更非出自一人之手。當年劉向奉詔校書,整理冗雜錯亂的皇家典藏,將前代流傳下來的材料以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的國别爲序重新編訂、修正,遂成《戰國策》三十三篇。該書主要記載當時縱横家們遊説各國之故事,其中不僅包含各種政治主張和鬥爭策略,還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個國家、各個集團之間尖鋭複雜的矛盾和鬥爭,以及當時風土人情、政治樣貌。劉向作爲儒者,對於輕視『道德之教、仁義之化』而崇尚『游説权谋』的縱横家自然没有好感。但是,他同時也認爲,『戰國之時,君德淺薄,爲之謀策者,不得不因勢而爲資,據時而爲。故其謀,扶急持傾,爲一切之權,雖不可以臨國教化,兵革救急之勢也。皆高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奇策異智,轉危爲安,運亡爲存,亦可喜,皆可觀。』帶有儒家偏見的劉向尚且能認識到縱横家具有擅長智慧謀略、隨機應變、扶急持傾等可喜可觀之處,我們爲什麼不可以在堅持價值理想的前提下,將《戰國策》的謀略、智慧發揚光大呢?尤其是對於處在世界政治和外交格局風雲變幻中的當今中國來説,其中必然有許多外交和政治智慧值得借鑒和吸收。另外,《戰國策》中縱横家們所舉的事實雖然未必就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但在宏觀方面,仍反映了一定的歷史狀况,因此其史學價值也是不可忽視的。再者,由於《戰國策》生動地記録了縱横家們是如何遊説政要、辯駁對手的,其中衆多遊説辭、論辯辭的文采與義理都堪稱絶唱,已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因此它也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正因爲《戰國策》一書在當代仍具有不可估量的思想、歷史和文學價值,我們特地編纂了這套《戰國策文獻輯刊》。本《輯刊》除了收録姚宏、高誘的三十三卷本與鮑彪、吴師道的十卷本兩大主流版本外,更收録了歷代其他重要版本,如明張文爟《戰國策譚棷》十卷、閔齊伋《戰國策》十二卷、陳子龍《國策全本》、清陸隴其《戰國策去毒》等。本《輯刊》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在於收録了海外,尤其是日本的相關版本。如日本碕允明哲夫《戰國策通考》八卷、福家大有《國策異同考》,以及鮑彪校注《戰國策》十卷的朝鮮刊本。當然,由於學識有限,編輯過程中難免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專家不吝指正。
編者識
總目録
第一册
戰國策十卷(一)宋 鮑彪 注釋明 王廷相 校訂明嘉靖元年刊本一
第二册
戰國策十卷(二)宋 鮑彪 注釋明 王廷相 校訂明嘉靖元年刊本一
鮑氏國策十卷(一)宋 鮑彪 注釋明嘉靖三十一年刊本一八五
第三册
鮑氏國策十卷(二)宋 鮑彪 注釋明嘉靖三十一年刊本一
第四册—第五册
戰國策譚棷十卷宋 鮑彪 校注 元 吴師道 重校明 張文爟 校輯明萬曆十五年刊本一
第六册—第七册
戰國策十二卷明 閔齊伋 注釋明萬曆四十七年刊本一
第八册—第九册
戰國策十卷宋 鮑彪 裁注 明 鍾人傑 重校明天啓三年刊本一
第十册—第十二册
戰國策全編十卷國策異同四卷明 宋存標 編著明末平露堂刊本一
第十三册—第十五册
國策全本十二卷宋 鮑彪 集解 元 吴師道參注 明 陳子龍 合參 黄獻臣參補明刊本一
第十六册
新刻李太史註釋評選國策三註旁訓評林四卷明 沈一貫 編 李廷機 注釋明詹霖宇刊本一
第十七册—第十八册
戰國策評苑十卷明 穆文熙編纂明刊本一
第十九册
戰國策三十三卷漢 高誘 注 宋 姚宏校訂清嘉慶八年讀未見書齋重雕一
第二十册
戰國策去毒兩卷清陸隴其評定清康熙三十三年三魚堂藏版一
第二十一册—第二十二册
戰國策十卷宋鮑彪 校注 元吴師道重校清武林三餘堂重刊一
第二十三册—第二十四册
國策評林天下要書十八卷清張星徽評點清雍正五年聚賢堂藏版一
第二十五册
戰國策選清儲同人評清乾隆十年受祉堂藏版一
第二十六册
戰國策通考八卷日本碕允明著日本安永六年刊本一
第二十七册
戰國策高注補正九卷日本關修齡講授日本寬政十年姬路學堂藏版一
第二十八册
戰國策正解十卷(一)日本横山惟孝著日本文政十二年青山堂藏版一
第二十九册
戰國策正解十卷(二)日本横山惟孝著日本文政十二年青山堂藏版一
國策異同考日本福家大有著日本寶曆十四年刊本四三九
第三十册
戰國策十卷宋鮑彪校注朝鮮刊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