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五年,买了条裙子他就说贵
她是个家庭主妇,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生了孩子。三十岁还不到的人生全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但她一直甘之如饴,甚至以此为荣。只不过有些人的人生是职场,有些人的人生是家庭而已。
她家庭幸福,有老公,有孩子,一样是成功。
直到有一天,她买了一件一千元的裙子穿给她老公看,想要几句夸奖的时候,她老公的眼神从手机上抬了一秒,说:“怎么买这么贵的东西,浪费钱。”
随后连多余的一眼都没有,又转回到了手机上。
她脸上的笑僵住,周围的空气都凝住了,身上的裙子脱也不是不脱也不是。她当然知道这件裙子不便宜,简单一件抵得上自己之前七八件衣服,可是它穿在身上是那样好看。
而且再不穿就来不及了,岁月过的那样快,它会将肥胖、皮肤松弛、老化统统丢给自己。
而且结婚五年以来,她几乎没给自己买过几件东西,她所有的购物订单都是和她老公、孩子还有这个家有关。
可以说,这是她第一次买了一件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东西。
记得大学刚毕业他求婚的时候,说了一句特别俗的话,“我养你”。比周星驰对张柏芝喊得那声真诚一万倍,声音也大一万倍。
那时她很感动,但是并没有把这句话当真,男人心里的养和女人心里的养是完全不一样的。她很清楚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我把所有钱都给你,但你不能乱花,你必须像个财务总监一样管理每一笔支出并向我汇报。
只不过那时候还年轻,并不知道这句话实施起来会有多少。每一次报账,她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犯人,犯下了一个名为不够省钱的罪行,而且永远也不会找到脱罪的路。
尽管她早已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女生变成了一个家务样样精通,会对生活的每一笔支出都精打细算的主妇。她学会了各种各样省钱的技巧,怎么凑单,怎么找优惠券,怎么拿折扣。每次的618,双十一大促,她都想一个高中生面临中考一般,提前半个月,写满三四张A4纸,只为找出购物清单的最优解。
她翻开自己的购物订单,那长长的页面好像翻不到底,而且几乎每一笔都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还有她用的返利软件,那是她下载了十几个同类软件一个一个试出来的找到最优惠的,上面返的钱已经有好几万了。
这件裙子就是用返出来的钱买的,她想了很久才决定买下,可他还是觉得浪费。
这款软件叫“有了”,那上面写着这是一个城市精致小资群体的私享消费社交生活平台,她就觉得有些好笑,这上面哪一个字和自己相符。
精致吗?除了这件裙子,她衣柜里所有的衣服都穿了很多年,已经被洗衣机洗的微微有些发白。还有什么化妆品,首饰,高跟鞋等等全都没有,她所有的东西似乎都保持在一个能活下去就行的最低水平。
还有后面的社交,她结婚那天是最后一次和同学见面,自此之后的每一天,她都把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放在了丈夫和孩子身上。她本以为自己的人生会一直如此,可是这一刻她终于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分开了,或者说是被抛弃了。
她穿着那件裙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禁锢多年的欲望在一瞬间爆发,她取出了软件里所有返的钱,两天时间里花的干干净净,清空了那些她原来想买却一直下不了决心买的东西。
而且似乎是报复一般,她不仅要花,还要告诉全世界她花了这么多。
那之后,她丈夫看她的的眼神变得有一些奇怪和难懂,似乎很想找到她变化的原因。但她不打算解释,在这眼神里,她找到了报复的快感。
让她没想到的是,有很多老朋友突然给她发消息。他们问她的生活,问她最近的变化,她一个一个回复,将这段心路历程一一解释。
很多人都对她表示支持,说女人无论如何都要活得精致,要活给自己看。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是来问她买的东西。大学读书的时候,她们寝室里四个女生也经常这样,谁买了好看好玩的东西,都喜欢给其他几个人看,偶尔有人赏识那人的安利,也买了一个就是令对方最开心的事情。
想想那时候的她,那过的才叫一个开心,才叫精致。四个人互相打扮,连脚趾甲都是漂亮的正红色。
只是这些道理,后来都忘了。
刚结婚的时候,她也很羡慕那些社交平台上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女孩,似乎每一天都是阳光明媚。
她不是没有想过过那样的生活,但看了看怀里的孩子和回家倒头就睡的老公,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她想完成当时的想法。那些漂亮精致的东西,她不甘心只放在朋友圈让别人看到。
分享是件令人快乐事情,别人对自己眼光的认同是对自己一种莫大的安慰。那些留言里的每一句话都让她感受到自己和这个世界重新连接起来。
而且她还有了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她在分享的过程中赚了很多。比以前她自己剩下的所有钱都要多得多,而且她赚的这些钱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她不用告诉任何一个人自己想拿这笔钱去买些什么,她想做什么都是自由的。
这一意外收获给了她人生新的可能,她在做一件令自己快乐的事情,并且能借此赚到收益。
这个时候,她又想起有了APP上的那句话,一个城市精致小资群体的私享消费社交生活平台,如今,她才真正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