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65 蒲苔岛
去了塔门以后,想趁着假期,再去一个“世界的尽头”。在我的认知里,蒲苔岛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的尽头”,号称香港的最南端,回程的船班次很少,一个半小时才能等到一班…加上我之前去的那一次,浑浑噩噩,到岛上的时候已经下午,匆匆喝碗泥鯭粥,天色就暗了,只能往山上走一小段。那一小段山路,两边都是坟墓…墓色时分,岸边亮着昏黄的灯光,更加压抑和孤独。回程的时候,下起了雨。船家放下了塑料幕布,雨水从幕布的缝隙里打在脸上。想想有几个人,会独自一人,去到这么远的地方?一边自怜,一边觉得自己好坚强。
多年以后,自怜自艾的事情早就烟消云散,元气满满地再访蒲苔岛,发现:
它好近…
去蒲苔岛,首先要路过赤柱,从中环交易广所乘巴士即可到达。巴士很快就开到了浅水湾,周末的浅水湾,沙滩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热闹非凡。过了浅水湾以后,很快就到了赤柱。虽然今年的端午节,没有在赤柱举行龙舟赛,但是赤柱一样也是人声鼎沸。不久以前,还是想再探索一下赤柱的,但是一看到人山人海,就失去了兴趣。其实这里著名的海滩景点,包括浅水湾和赤柱,无非就是离市中心近,容易到达,所以一到假期就人挤人,变得很游客。

去蒲苔岛这个貌似神秘的地方,就是从人声鼎沸的赤柱出发的,船离开卜公码头,驶出赤柱湾,刚过黄蔴角,立刻就看到了螺洲,前特首曾经建议填海把螺洲和赤柱半岛连在一起,但是被否决了。螺洲一过,马上就是蒲苔岛,路上只要不到30分钟。如果当年螺洲方案成功,蒲苔岛就会位于赤柱半岛的隔壁。想到它离闹哄哄的赤柱这么近,就觉得它世外桃源得有点作。

蒲苔岛没有自来水,只能收集雨水,以及靠政府的供水船送水。遇到恶劣天气,供水船不能来的时候,就会停水。电是由岛上的发电机提供的,白天不供电,只有晚上才有。蒲苔岛的码头上其实还是有点热闹的,有士多,有卖土产的,还有一个有点规模的海鲜酒家,叫明记。经营这些商铺的,是岛上仅存的居民。吃着明记海鲜酒家的椒盐鱿鱼,想到不是用自来水做出来的,就总觉得怪怪的。


有个看上去年纪很大的婆婆卖土产。跟她买了一包昆布、一包紫菜,跟她聊聊天,她说在岛上住了好久啦,反正一个人住,白天没有电也好,不然太贵。不像外面,一家很多人一起住的话,一起付电费也没有那么贵。岛上没有那种很多人的家庭,因为岛上工作机会太少。
岛上其实不怎么好玩,有几条爬山的线路,一条通向巫氏古宅,我多年前在黄昏走过一次,沿路很多坟墓,把我吓坏了。不过人生第一次看到蝴蝶mate,算是一个惊喜。这两只蝴蝶是从另一棵树上飞到这棵树上的,在飞行中也是合体的,像一只两倍大的蝴蝶在飞。

另一条路通向灯塔,上山去往灯塔之前,可以先往下走到海边,去看古代石刻。这是我继石壁石刻以后,第二次看香港的古石刻。这一处石刻据估计是三千年前海边的先民所刻,三千年前,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座小岛上生存,估计不太容易。

这就是南角咀灯塔,其实不太好看。

————————————————
其实说蒲苔岛是香港最南端是不对的,它只是有人居住的岛屿里最南的一个,算上无人居住的岛屿,最南的是索罟群岛中的头颅洲。把蒲苔岛说成“香港南极”,好像是多么遥远的地方,其实overstated了,而且岛上的风景也一般。反而是船路过的一些地方,印象更深刻。
首先,赤柱半岛南端的卫星地面站耸立着密密麻麻的大锅盖,非常壮观,如果在大锅盖下面近距离看,肯定巨物恐惧症又要发作。对面与赤柱半岛隔大潭湾相望的鹤咀半岛南端也有大锅盖群,叫鹤咀卫星通讯站。

过了这两个大锅盖群,很快就到了螺洲。螺洲是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但是比蒲苔岛震撼,因为战争期间,日本宪兵曾经把难民扔在岛上,让他们自生自灭,要么饿死,要么逃生时溺死,鹤咀的居民能听到顺风飘来的惨叫。

————————————————
想去一个真正的远方,比如,到了西贡还要坐船一小时半,而且一天只有一班船回程的,东平洲。香港南边的岛并不远,但是北边的岛,是真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