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新编之盒子里的女儿国

在天亮之前有一段很奇怪的时间,这时候醒过来的人会发现,既没有逃离昨天的夜,又不能感到新一天的太阳。
西梁女国在氤氲的雾气里传来碎裂声。国王的一个女官打碎了门厅的花瓶,她喊着要见国王,那声音穿透了这段奇怪的时间,让安静变得更安静。
西梁女国的国王这一夜都没有睡着,她悄声披上红披肩,越过身边写了一夜文章的丈夫唐三藏,凄凉地出现在门厅。
那些丫鬟本来也都昏昏沉沉的,现在点上了油灯围在女官身边。
女官见到国王,跪下慌乱地说,唐长老的二徒弟赶了一夜的路来见师父,说是如来已经派天兵天将来杀唐僧了。打头的就是他的大徒弟孙悟空跟三徒弟沙僧。
国王不知道真假,但这些天她已经觉察到有些事情终究该来了,跟着女官去见八戒。
八戒正在议事大厅里面吃饭,见国王进来,丢下酒壶叫师傅快跑。
女王沉默了。她已经不是当初见到唐僧时的那个热烈的女人。本来想等到天亮再叫醒丈夫,但这时唐三藏也披着寒衣走了进来。
他带着三十年不变的礼数,即便是对自己的妻子也保持着一种你不能怨恨的尊敬。他们成亲这么多年,他心里始终有一种沦丧感——总觉得在遇到自己的妻子之前,在哪里已经见过了。
所以这三十年他把心思都花在写经书上,唐僧见到桌子前的八戒,师徒二人已经无比陌生。三十年不见,过去的悲欢都恍如隔世。
八戒跪下,告诉唐僧,念在昔日师父的情分上,他违抗天条来告诉师父,快些逃命,下次再遇见只能取师父性命,从此再没有师徒情。
唐僧没有想到八戒来告诉自己这一切,扶起八戒,感叹从此再不是师徒,而是要杀他的人。
八戒起身离开,走到门口时提醒师父,沙师弟不可信,大师兄跟我一样没有选择。
八戒走后,唐僧来不及感伤,带着一贯的没有主见像是询问妻子该怎么办。
国王拉着他走到花园,天还裹着一层黑,如果有月光的话,唐僧一定能看清她脸上的悲凉。但是悲凉不过是过于感性的人自己对自己的可怜,所以没有月亮。
国王把丈夫的寒衣往上拉了拉,冰冷地说,快去收拾你写了30年的经书,天一亮,我就送你回东土大唐。
三十年前,唐僧师徒路过西梁女国,因为唐僧喝了女儿国的河水,肚子疼痛难忍,才知道这里的女人全靠喝那河水怀胎受孕,而女儿国国王第一眼见到唐三藏时,却动了感情,那时候她已经三十岁了。本来不该爱上这个男人的,女儿国并不是没有男人来过。但是所有经过的男人最后都没有离开,没有人知道他们去哪儿了。
这里女人必须丢掉男女的感情,在她母亲带给她的思想中,爱情最终都是捆住女人的,而男人却借此成全了自己的一切。如果只是这样,那为什么不打开一个彻底不需要爱情的盒子呢?这个盒子里装着的究竟是人还是妖呢。
这个问题连国王自己也分不清楚。直到唐三藏的出现,她看着这个男人回避自己的眼神,用一种可恨的礼貌掩藏着情欲。她本来想顺着自己一念间的爱戏耍一下他,但是她没有想到,这瞬间的爱持续得实在太久了。久到她甘心接受这是一场幻灭,甘心成全这段悲剧。她决意违背母亲的想法,捆住自己。
她想证明自己是人。
而唐僧因为有了身孕迟迟又拿不到国王的通关文牒,只能住了下来。悟空一直也没有找到解药,只能上天去找观音菩萨寻找帮助。悟空交代了八戒沙僧照顾好师父,一个跟斗就飞上天去了。
这次悟空因为觉得师父不是被妖精所抓,一时半会儿在女儿国也活得挺自在,便在天上闲逛了几日。又听说下个月是如来佛祖的生日,想混杯酒喝,不知不觉就在天上玩了一个月。
只是悟空犯了一个大错,他忘了天上一天地下是整整一年。
等他想起来师父还在等他时,地下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唐僧苦苦等了悟空一年也没有等到解药,最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陈三怜。
他几度想丢下女儿跟八戒沙僧离开,但他看到女儿的样子时,他不能说服自己。他可以此生克制自己,不对世间的女人动情,但他不能阻止自己去爱自己的女儿。
他这一生一直在寻找教诲生命的真经,这些真经不也是来自那些经历过俗世的人。而此刻自己不正是在经历?
那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写一部经书而要去拿别人的思想呢?
随着女儿的长大,他发现自己更难离开。他在一点点接受更接近真实内心的东西。甚至那里有一些让自己觉得害怕的念头一闪而过。
有一天晚上他在想念悟空的时候,突然觉得悟空想杀死那个纵火的僧人居然是对的。这个瞬间的念头让三藏不寒而栗。
又过了一年,唐僧留下来的念头更加强烈,而八戒和沙僧也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下去了。唐僧终于决定在这里生活下去,他答应跟国王成亲,更像是他对两年来国王辛苦照顾女儿的一种答复。只是唐僧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残忍。
在他们结婚后,唐僧虽然与国王同床而睡,但从来没有碰过她的身子。他把所有的精力花在自己对人性的思考上,他想明白了这一切。与其不远万里制作一个他人思想的摆渡人,为什么不能搭起一座桥呢?
虽然他也并不知道远方的经书上写了什么,他们对人间有怎样的启示。
如今他把自己锁在女儿国,但他的思想依然在路上跋涉。他要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下来,他要写一部属于自己的经书。一部新的教化世人的新思想。
在这本书里,他要对人性的自由选择做最深刻的解读,他要反对压抑的一成不变的人性。他开始喜欢现在的自己,甚至有点厌恶过去的样子。
他给自己的经书取名叫《论我经》。
师父结婚后一年整天在书房写经书,也很少跟八戒沙僧见面。八戒知道,即使这时大师兄回来也再无意义。他收拾了行李,告别了师父和沙师弟,离开了女儿国。原本想回高老庄,途中经过盘丝洞的时候,又听见濯垢泉里传来洗澡声,但已经不是当年的热闹了。只剩下清冷的水声,八戒探头一看竟是故人——当年在天宫调戏过的霓裳仙子。
原来她也因为犯了错被贬到人间,看到濯垢泉没有人在就住了下来。两个都被天庭放逐的人在这时候碰到了一起,他们因为同样的恨而生出一种畸形的爱。霓裳仙子希望八戒能留下来。
八戒本来也并不是有原则的人,他总是很当下,他不像沙僧有一种执念,不像悟空有一种妄念。他有着唐僧曾经羡慕过的一种疯癫,但同时也缺少克制。这也让他过去伤害了很多失去反抗的妖精。
八戒走后一年,沙僧更觉得苦闷曾经有一个方向指着他前进,满怀热情,一腔热血跟着师傅去寻找那说不清有什么用的经书,但现在师父先堕入了凡尘,自己的信念也随着师傅一起消失了。
他陷入了迷茫,该何去何从呢?回那流沙河,接着每七天都要受一次万箭穿心的痛?接着做一个吃取经人的流沙精?
其实在遇到师父之前他已经吃过了很多取经人,将他们的头骨串到脖子上。
直到师父出现。他与悟空八戒都不一样,他没有归宿。
沙僧躺在狭窄的房间里一夜没有睡着。天亮时他隐隐约约梦到师徒四人挑着经书回来的样子。这个梦是他幻境里的一个指引。醒过来后沙僧收拾了行囊,把师父的袈裟和禅杖一并拿上。想起通关文牒还在女儿国国王手上,偷偷见了国王拿到了通关文牒。
沙僧决定代替师父,独自去西天取经,等拿到经书回来时再见师父。
沙僧跟白龙马历经千山万水,春去春又回,好在那些妖怪都得到消息,知道唐僧放弃了取经。沙僧跟白龙马一路上除了行走的疲乏,也没有遇到为难他们的妖怪。
只是经过风清洞时,那风清洞主原始文殊菩萨书房的一个小童,偷偷溜到人间做了妖,因为长相好看又读过不少诗书,引得龙王三太子差点留在风清洞。
沙僧像师傅当年教诲八戒一样,以出家人的戒律教诲他,三太子才没有酿成大错。
就这样,他们走了整整十五年,沙僧才到达天竺。
他借着师父的名义,披着袈裟,拿着禅杖,求得真经。只是他并不懂经书上的意思,大概只有师父才明白写了什么。
沙僧挑着经,日夜兼程,想要早点回到女儿国。就在沙僧跳着经书回到女儿国的前一年,悟空才回到人间。这时候的师父已经年过半百,因为常年撰写经文,两鬓已经有了些秋霜。
悟空长跪不起,哽咽捶胸,悔自己贪酒害师父等了整整三十年,从青春等到垂暮。
曾经师徒四人迎着晚霞,风餐露宿。虽说艰辛,心里却有希望。那希望的灯芯在这三十年里从师父的眼中早已经消失。
悟空看到的是一个披着青布马褂的老人,提着笔,有些迟缓,有些哀伤,但他的眼睛里滚出来的泪,究竟是这30年等待的荒凉,还是对自己生命失去意义的失落,悟空难以分清。甚至是不是还有一些对自己的恨?师父不会说出来。过去不会,现在更不会。
唐僧近乎踉跄般的也跪下来,抱住悟空。师徒紧紧抱住对方的肩,很久都没有说话。
最后唐僧先站了起来,他告诉悟空,他现在比过去更觉得有意义。他让悟空回花果山过他想要的生活。即使得道成仙长生不老,那未必就是真的快乐。
生命应该是丰富的,有悲伤才能觉察到快乐的本质。没有时间流逝的生命是最苍白的。如那些神仙,他们未必懂得快乐的真义,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苦难。
悟空听了师父的话,叩了三个响头,回花果山去了。
一年后,沙僧终于回到了女儿国。他挑着经书见到了已经变老的师父,但是这二十几年沙僧已经越来越接近师父过去的样子了。他没有像悟空那样因为师父的老去而悲伤。他站在唐僧的书房门前把经书一卷一卷拿出来,等着师父翻阅,告诉他里面写了什么。
唐僧看着这个徒弟泪眼模糊,他拿起其中一卷就着烛光读了起来,这一夜,他翻看了沙僧挑回来的这些经书,他为沙僧而感到难过。这些经书上全是束缚人性的思想。全是教化别人安于现状、听从上天的安排。全是天庭制定的善恶是非观。
这些规矩恰恰与唐僧的理解相悖。
如果当初知道是这样的东西,还不如不去。
但或者没有这段住在盒子里的时间,自己也不会看透这些经书上的本质。
他甚至怀疑这一切不过是天庭的一个阴谋。
他告诉沙僧,从取经那天起,他认定所有的仙都是善的,所有的妖都是恶的。这些妖大都是从天上逃到人间。这些逃离的妖追求的是什么?他们似乎都受够了规矩,在人间他们可以无拘无束。他们有自己的性格,哪怕他们都身份卑贱。但他们有着自由的意志。
“就像你,在流沙河每七天都要被万箭刺心,而他们又给你一个修行的机会。修行最终得到了什么?是成为他们规则里的一个听话的人?而一旦你犯错,你又会重复这样的轮回。”
这时候,沙僧已经不愿意相信师父的话,他觉得师父实在阻止自己修行成仙。他开始有点憎恶唐僧。
沙僧挑起那些经书,决定去找如来请功。并且他把唐僧说的这些诋毁天庭的话告诉了如来。天庭震怒。
玉皇大帝召集悟空八戒沙僧,要他们下界去追杀唐僧。决不允许他带着自己的经书回到东土大唐传播出去。同时散播消息,所有下界的妖精,只要杀死唐僧的就能成仙。
除了沙僧,悟空和八戒都不忍伤害师父,如来早都料到了。他将花果山封禁起来。又将八戒的霓裳仙子扣押在天庭。
唐僧带着一箱经书在几名女官的护送下,往东土大唐出发了。他要把这三十年来对人性的思考带给唐王,传扬出去。回去的路没有悟空八戒沙僧白马,他又一次经过火焰山,早已得到天庭追杀令的牛魔王等在这里。
唐三藏再也没有惧怕,他抱着必死的心问牛魔王,
“你记得当年李靖父子和如来拿你的时候你到底犯了什么罪吗?
你有妻有妾,四处结交朋友,你是所有妖精里最聪明的。其实你从来没有得罪过天庭,但是越是这样,他们越不能容你。你跟那西天取来的真经里的思想背道而驰。
你有了婚姻,但是你背叛了罗刹公主,跟玉面狐狸在一起,你以为是谁害死了玉面狐狸?是天庭。她地位卑贱,只是一个修道不得的妖。她比不得你的妻子罗刹公主,但是她就该死吗?
她难道不是真心爱你的?你被困在婚姻里,你不敢寻找真爱,这都是天庭想要看到的。他们不喜欢走出圈子的人。你不过是他们施行道义的一个牺牲品,一个棋子。你可以杀了我,上天成仙,但你会走进另一个万劫不复。”
牛魔王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了这样的话,他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他对玉面狐狸的感情,却是真实地戳到了他的脆弱。他从来都不傻,过去有所牵绊,但现在他似乎找到了另一种活着的力量了。它是什么还不清晰,但肯定不是天庭的一条律令。他需要走进真实的内心。
牛魔王转身,放唐僧一条生路,并命令几个妖精护送他离开火焰山。
唐僧走后的晚上,猴子就跟八戒沙僧追了过来。问牛头为什么不见唐僧,牛魔王只说,念在他们过去的兄弟之情,求你放过铁扇公主一条生路。
猴头明白了,一声喊杀举过棒子打过去,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本来牛魔王和悟空不相上下,就在这时铁扇公主来了。她曾经那么狠这个男人,奈何夫妻一场。在最后的生死面前,她唯有提剑上来,跟丈夫走在一起。假如丈夫死了,她再也找不到支撑自己的信念了。那一刻他们都是绝望的,又是互相感动的。
牛魔王最后告诉妻子,今天是我离你最近的一次。说完他冲向猴子,被一棍打死。
公主看着丈夫的真身,那一刻她没有想象中的痛苦,只是第一次觉察到他是爱自己的。一个飞身越向猴子,不做反抗,猴子念起旧情,收回铁棒,却被沙僧一杖捅死。
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死后,三徒弟彻底释放了心中的猛兽。
唐僧一路不敢停留,如今他的三个徒弟成了要他性命的人。他不怕死,只是害怕这种变化。这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过去的妖精。他了解他们。
经过乌鸡国时,唐僧反问青毛狮王,“你难道真愿意做文殊菩萨的一个坐骑,二不向往人间的七情六欲吗?你忘了文殊菩萨骟了你的身子,断了你的根,叫你永世不能做男人?”
青毛狮王那早已被丢在地上的尊严,再次被唐僧捡了起来。他送走了唐僧,静静等着死亡的到来。
路过平顶山时有两个小妖来迎接他,三藏见两个妖精似曾相识。在他有限的回忆里。那些过往的妖精大多以统一的荒诞形象出现,至于他们名什么姓什么,想起来总是罩着一层朦胧。
在短暂的对视后,他们主动说出了身份,原来是平顶山莲花洞的精细鬼和伶俐虫。
唐僧跟着他们见到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告诉他们,“你们愿意永无止境地做太上老君炼丹炉前的两个童子吗?你们在莲花洞的时候没有觉察到自己支配自己时的那种自我吗?
即使成了仙,你们和那米山的鸡、面山的狗又有什么区别?太上老君带给你们的是永无止境的空洞。
你活着或者死掉没有区别。”
金角和银角听完,感激面前这个僧人给了他们存在的意义。
他们放走唐僧,一天后被沙僧打死在洞里。
后面一路上原本想伏杀唐僧的妖怪都听说他一路感化了无数妖怪,他们再也没有杀他的心,都等着这位高僧路过只为听他讲出自己灵魂深处的回音,死而无憾。
唐僧一路得到妖精的帮助,终于回到了离开四十年的大唐。
他带着自己的经书,迟缓地登上凌霄宝殿,拜见当年出行时结拜为兄的皇帝。就在他抬头的瞬间,如梦如真般发现,皇后娘娘的位置上坐着的竟然是自己的妻子,女儿国国王。
唐僧不明白,但似乎又明白了。但还是问她,“为什么是你?”
女儿国国王回答他,“其实在八戒见你的那晚,我早已经得到了天庭的旨意。
我原以为我真的可以放你走,但是你这30年只是在成全自己。而我成了那个把自己困在里面的人。或者不是人。你用你的方式来爱我,从来没有用我都方式。
你总以为你做得足够多了,因为你把自己放得太大。你只爱你自己。
你在精神上是多么的自私。三十年,你在完成你自己。你到底没有想明白,自由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找到自我,也可以只有自我。
我要报复你,要你明白过去的30年你只是度过了一场虚妄的自我空洞。你从来没有走出混沌,只是完成了婚姻里最不幸的那部分。
而恰巧那部分我也参与了。
你从来没有恨过一个人,那就证明你从来没有爱过一个人。你爱的是你的法则,但法则对我的30年太过凄冷。在你的法则里,我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又何况你呢?
你也别忘了,从来没有一个来到女儿国的男人离开。这是我的法则。你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吗?”
国王端出两杯茶告诉丈夫,其中一杯有毒,“你不是要逆天而行吗?那就有天来决定你的生死。”
唐僧优柔寡断了一生,他没有说一句话,端起其中一杯。他知道这杯茶必定是有毒的,依然带着第一次见到妻子时的礼貌喝了下去。
那一下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而他的女儿陈三怜留在了女儿国,成为新的国王。
一年后,西梁女国又将路过一位新的取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