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常有手足无措的欢喜
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怕自由的原因。
一个人对世界的兴趣,源于他对自身兴趣的扩散。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一些生活片段。一些起伏欢乐。
一些可有可无,一些过往来去。
当消费成为一种表达方式,
拥有购物欲是何其幸运,
但又何其错杂。
买毛绒玩具心中但柔软,
买装得下银河但行李箱,
买质感等待时间做旧,
用物品来给自己做批注,太当代了。
什么都不买,又太矜持。
一个下午。普通平常。太阳依旧。生活照常。祝您愉快。
请持续热爱生活吧。
这个黄瓜太差了,水得很。
一个有灵魂的黄瓜不该如此。
它应该头顶黄花浑身有刺,
入口满嘴香气。
而这三条变成拍黄瓜的黄瓜,
买的瞬间嗅觉就已经提醒了我,
可惜了,
我的大蒜、香醋、酱油和橄榄油辣椒。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去竞赛一看跑道上都是人,好多人,为了第一个到终点,大家互相拉扯下绊子,到了终点才发现啥都没有。我个子高一些,看到了终点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换个跑道。
理想主义者迈出了成为现实主义者的那一步,未必是不快乐的。也需要时间重新定义现实的新理想。祝福每一个这样的行为都有好结果。
礼物(米沃什)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
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 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远离狂妄
我总是与某些人保持距离,他们对问题并不真正理解,但回答问题时却信心满满
最近的一些。独立思考。健康平安。
失恋的夜(海子)
我轻轻走过去关上窗户
我的手扶着自己 像清风扶着空空的杯子
我摸黑坐下 询问自己
杯中幸福的阳光如今何在
我想脱下破旧的袜子
想一想明天的天气
我的名字躺在我身边
像重逢的朋友
我从没有像今夜这样珍惜自己
愿角角落落都好
愿新一年苦尽甘来
愿有幸盲目一次
愿和故乡和解
愿常有手足无措的欢喜
愿内心青山不改
愿真的敢做自己
愿稳扎稳打接地气
愿身边有人知冷暖
高兴就好没有虚度这一天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荒谬的社会,敌人可能无所不在。武器可能就在衣服口袋里,矛盾在于我们无法在造成这一切的系统以外生活、旅行。
艺术家都是敏感的,敏感必定脆弱。而脆弱往往源于伤害,你会发现很多创作者反复表现的,就是成长经历中的伤痛。脆弱有时候会把人引向两个方向,一种是恨意,通过报复释放恐惧;另一种是爱,因为他更能对别人的疾苦感同身受。
是一些生活。还是一些生活。
对生活示好,然后慢慢老去。
不要把初心将逝
归咎于生活
是志向原本纤弱
不要把糟糕的一切
归咎于时代
是闪着微光的尊严已被放弃
愚蠢的人啊
自己的感受力
要自己坚守
坚持不懈不值得谴责也不值得赞扬,因为它只不过是某些趣味和情感的持续,这些趣味和情感是我们不能自我抛弃亦不能自我给予的。
我们热爱知识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对于旧知识的厌倦或对知识更新的爱好,而是因为厌倦了那些太了解我们的人的不多的钦佩,希望那些不了解我们的人更多的赞扬。
那些巨大的错误是属于伟人的。
只有那种具有凶恶的力量的善良才值得赞扬,所有其他的善良最经常的只不过是意志的迟钝和无力。
人们通常给予青年人的教育,不过是他们在青年身上激起的第二手自爱。
我们难以忍受别人的虚荣,因为它伤害了我们的虚荣。
好的趣味更多来自判断力而非来自理性。
假如人们不是相互欺骗,人们就不可能在社会中长久生存。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新的经历得源于生活,而不只是不假思索、随手拈来的谈资。那些没有自己生活经历的人要么靠瞎掰,要么从别人那里获得经历。那么你的内容连自己都感染不了。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其实未必,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情感来自于群体对我们的评价。
群体只会干两件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里哦啊姐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谁向他们提供幻觉,谁就可以轻易成为他们的主人;谁摧毁他们的幻觉,谁就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数量,即是正义。
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同志他们的艺术。
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要属于某个学派,就会相信它的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意见。
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供电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种激奋状态。
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现。
对历史而言,个人命运可能隐藏在很小的一个小数点里,但对个人而言,却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
昨天受群众拥戴的英雄一旦失败,今天就会受到侮辱。当然名望越高,反应就会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就会把末路英雄视为自己的同类,为自己曾向一个已不复存在的权威低头哈腰而进行报复。
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
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二水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在群体之中,不存在理性的人。因为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事实上,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被群体所同化。为了不孤立,他们宁愿丧失掉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
人天生就有开清单的癖好,这是文化史的必然,是逃避思考死亡的方式。
互联网可以连接一切,可以整合一切,但唯独替代和解决不了的是人们对爱的需求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