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常见 ✦ 小问题 ✦
还是那句话,感谢大家购买课程~ 这一个周多,发现大家有不少小疑惑。 有些问题私信问得比较多,因为课程不提供一对一免费答疑,所以俺在这里就统一回答一下。这个帖子看情况更新~
当然,在解惑前,俺要悄咪咪说一句,其实每节课的内容都是承上启下的。当你纠结的时候,仔细想一下前面的课程都讲了什么,或者是再往下多看一节课,说不定会有解答。作业也是,不是说这道题只有一个解法,需要灵活运用学过的各种原理。课里有强调一些重点,但不意味着不强调的就不是重点啦~
虽然很难,但是学习水彩最好不要再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重要的是养成有疑问先多方面查询的习惯,自己去多做拓展,而不是只关注课程里讲了什么,毕竟俺讲的不是真理呀!材料在变化,俺也在学习。

常见问题 (材料篇)
✦ 我要提前准备材料么?
不需要,因为课程里会教给大家如何选择材料。
课程示范,用的水彩是白夜24色(但是街边20块钱的颜料也是可以完成作业的,因为颜料不是影响画面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纸用的是fabriano soft press paper(一种介于热压和冷压之间的纸),笔是普通的尼龙笔。
但是课程里的作业,任何水彩和笔都是完成,唯一的要求就是纯棉纸。没有任何牌子的限定。
✦ xxx这个牌子的颜料咋样?推荐买不? 就...我感觉你问出这个问题...这门课你....是不是听了个寂寞(;へ:) 当然,有人会反驳:那我不问你这个颜料咋样,我怎么买嘛!总不能我买回来再试色吧?
我们不是学过颜料的各种属性了么,你不需要自己买呀,你只要去看别人的测评,找到这些属性的表现效果就可以了,当然了,很多测评并不会展现所有的属性,但是你可以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预估,觉得比较靠谱(心动)的时候,买分装回来切实体验一下,这不就也降低了买错的风险嘛~
以及我们课程里重点学的就是不同水彩成分在不同纸面上的表现。相信你看完前三节课,就会对选购水彩颜料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啦。
✦ xxx这个牌子还出了个新产品xxx?你咋没讲?
你会留意你不在意的牌子或者是不用的牌子出了啥新东西么? 你不会吧..那我也不会啊。它出了新品,与我有啥关系呀,又没有给我宣传费,我干嘛要特意在课程里更新这些产品信息呢?如果你喜欢这个牌子,这个牌子出了啥新品,颜料又有什么改进,那是你自己应该关注滴,而不是我。
✦ 到底买啥纸啊?能不能给个确定的牌子和确定的克数?
在纸的那一章里,我有给大家解释不同纸张的表现效果以及原理。而且我也有说过每个地区的供应商是不同的,你能买到的纸也是要看本地的货源情况,根据自己的预算,购买试用装做一些测试,找到自己喜欢的纸张,然后多方比价就可以了。
我不能给你确定的牌子,因为每个人的绘画喜好是天差地别的。而且再重复一遍 咱们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你如何选购自己喜欢的材料,如果你抱着吃现成的想法来学习,这门课其实是不适合你的。
当然我也可以理解,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新手,想要迫切的去买一些可以立刻能用起来,又不用担心质量的产品,那么选择任何一家正规品牌都是可以的,在水彩纸里,评价很好的一些大牌,比如Arches,Waterford,Fabriano等,都是可以放心选购的。我在这节课的示范用纸,是Fabriano的soft press(国内有把这个翻译为中细),一种介于冷压和热压之间的纸,但这也是我个人的喜好。
✦ 这个xxx好用么?给看看?
说实话,我说好的东西不是真的就适合所有人,这门课的目的也不是安利特定品牌,开课以来收到很多咨询,百分之80都是材料方面的。咋说呢,咱们这门课,是材料课,其实你看完全部课程再购买材料,是最好的。如果比较急,那么看完前三章,也会对水彩的材料有很好的理解。
我希望能够教给大家判断不同材料属性的方法,让大家自己有能力挑到适合自己的材料。所以真的不要再问我到底什么材料适合你了,因为只有你知道什么材料才适合自己,你需要做的是自己按照课程里介绍的材料特点,去实验,去观察,去挑选符合自己喜好的材料。而不是问我...
常见问题 (技法篇)
✦ 咦?咱们上课不是讲了要先铺浅色后铺深色咩!怎么有的示范是先深后浅?
很好...值得肯定的是,这位朋友你确实有牢牢记住我们第三章讲过的,色块拼接的一个应用。但是你把咱第二章讲过的颜料的回流属性和染色性忘光光啦!(忘记这两个属性的朋友可以回去查看第二章课件 71 和 78 这两页)
我们这节课讲的很多内容,都是【一般规律】,这个一般规律是啥意思呢,就是在你记不全各种知识要点的时候,先记住一般规律,可以提高水彩的成功率。比如我说建议大家先铺浅色,再衔接深色,是因为就算浅色的颜色遇水化开了,因为衔接的是深色,这个浅色不会对深色产生很严重的影响。视觉上你看不太出来。打个比方,你在一大盆黑色颜料里,加入一个小米粒大小的白颜料,不会对黑颜料产生任何大的波动。所以先浅色,后深色,对新手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稳妥的,减少画面失误的一个做法。 但是,如果你记得第二章的内容,有些颜料非常稳定,遇水不会回流,染色也很棒。那么对于这种颜料,无论谁和它衔接,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对于这种稳定的颜料来说,后铺浅色是完全OK的。
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的应用。我们在学习课程的时候,特别是前五章的内容,需要大家从前到后都结合起来,多方面思考,而不是只盯着某一节课的内容😌❤️
✦ 哎,为什么我觉得我能识别出一棵树的颜色,但是我用水彩画的时候,就调不出来这个色呢?
如果我们想要清晰的去观察光影,并能在画面上呈现,我们必须减少自己脑海中,长久以来的,先入为主的一些语言认同。
为什么识别颜色,调色之前我们先要整理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上对颜色的描述,是会影响到我们对颜色的认知的(具体解释请参考101课程 第四课和第五课内容)。很多成人无法客观地观察颜色,是因为他们脑海中语言的影响太深了。这些影响甚至是从小时候就开始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商店卖的儿童颜料(指普通人可以负担得起的那些经济型儿童画材,比如10元一套的彩笔),这些颜料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很难混色,而且颜色有限,且饱和度偏高。比如12色彩色水笔/或者蜡笔。基本上就是让小孩用不同的单色绘画,这其实就已经开始在孩子脑海中产生了影响。因为ta想要画一棵树的时候,ta没有别的绿色可以选择,ta只能选择一种或者两种绿色。
很显然,这些套装里的绿色,和真实世界里的绿色是没有半点联系的。而这种绿色会深深地刻在ta的脑海中...如果ta之后没有接收任何艺术相关的训练,也没有任何文学上的训练(即没有吸收足够量的描述绿色的词语),那么成人之后的某一天,如果ta突然想要重新拾起画笔画画,有些人可能还会保持着小时候水笔绿的印象,这种印象让他们在想画树的时候,会被这种“印象绿”干扰。
⋯⋯⋯⋯⋯⋯⋯⋯⋯⋯⋯⋯⋯⋯⋯⋯⋯⋯⋯⋯⋯⋯⋯⋯⋯⋯⋯⋯⋯⋯⋯⋯⋯⋯⋯⋯⋯⋯⋯⋯
不能说是矫正,但是客观观察事物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 先学习如何正确的描述颜色,你能具体描述一个颜色→你就能识别这个颜色→你也能够画出这个颜色
- 抛弃日常用语/文学作品中对于特定物体的颜色描述,只用 【明度/色相/彩度】 来描述你看到的某个颜色。
- 当你能够熟练用颜色三要素描述颜色之后,再恢复日常/文学对颜色的描述,这些特定的形容词就不太会干扰到你对真实颜色的判断了。
如果暂时不能提高孩子画材的质量,就给孩子多买点颜色吧,整点24+色的套装
⋯⋯⋯⋯⋯⋯⋯⋯⋯⋯⋯⋯⋯⋯⋯⋯⋯⋯⋯⋯⋯⋯⋯⋯⋯⋯⋯⋯⋯⋯⋯⋯⋯⋯⋯⋯⋯⋯⋯⋯
能够让大家客观的描述并画出某个颜色,是水彩101以及水彩201这两门课的重点。在水彩101中,我们学到的是客观描述颜色的能力,并且做了一些相对简单的调色练习。在201中,我会从光影的角度,给大家讲解现实物体观察以及调色的原理。在这门课之后,应该是可以完全解决这个从看到并能画出来的问题的。
✦ 不管我怎么画,都达不到课程里的示范效果
水彩的绘画不仅跟纸,颜料,画笔有关,还有你自己屋的温度,湿度等也有关系。因为我的用纸和你可能不同,因此要达到同样的扩散效果,意味着,你需要在纸上提前做扩散实验,这个也是我们课程里强调很多次的。一定要先熟悉自己的材料。
你可以:
- 记录下自己绘画时的湿度,温度。并在常用纸上,做纸面铺水状态变化的记录(这个是第二课的内容),记录下从池塘到大闪到小闪等状态的时间。
- 然后重点测试大闪,小闪这两个状态,不同颜料的扩散程度。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的颜料,扩散性也是不同的(第一节课内容),所以你要测试,这个颜料扩散效果如何。混合后的颜料扩散效果如何?如果都不满意,你可以考虑,我是不是需要换一下纸?不同的纸上,同种颜料的扩散性又有什么样的变化?你不一定找到和示范一样的效果,但你一定会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效果。
✦ 好难辨别明度啊!到底怎么样才能准确识别出明度呢?
首先,你一定一定要做我们课程里最重要的那个灰阶色卡的作业。这个作业看起来真的很简单,不就是调一些灰色然后排列么?但是这个练习真的非常非常有效,可以让人的眼睛迅速适应灰度。当你能比较准确的排列灰度的时候,你就打下了一个识别色彩灰度的良好基础。
除了课程里提供的一些训练方法,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三种辅助的训练工具。

第一个是value finder(明度搜寻器),这个小卡片中间有个凹槽,可以把颜色放在后面做对比,找到大致的范围区间。 第二个是view catcher(景色捕捉器),景色捕捉器中间是有一个小小圆形孔,如果很多颜色放在一起,为了判断其中某一个颜色的明度,可以把这个小孔对准这个颜色,这样,周围就不会有其他的颜色干扰了。 第三个是传统的口袋色轮盘 procket color wheel,周边也有一圈明度值,这个明度值可以转动,和周边的颜色做比较。
但是这些辅助工具,都只是一些很大概的划分,只有10个梯度,并没有很细致。而我们在作练习的时候,需要找到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当这个颜色的正确明度,和这个颜色本身放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是一种很和谐的关系,没有任何对比感。要找的,就是这种【无对比感】
下图就是两个例子。

101课程里,我们训练的是单色明度判断。也就是我就给你一个很单独的颜色(在白色背景下),让你能够把这个颜色的明度判断出来。这是一种简单的【固有色明度训练】,只要你能先做完灰阶练习,然后再用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一些判断,基本能够比较准确得判断单色。但是,但我们观察现实生活的时候,并不是这样所有的物体都放在一张大白纸上,或者单独一个物体这样存在的,而是很多东西放在一起,不同的光线照射,所以当成组判断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困难。但这其实是201才会解决的问题。
101第五节课结尾我稍微讲到了这个进阶的判断明度的练习,就是电影截图明度训练。我们很容易被自己脑内先入为主的感觉(或者说,固有色)所欺骗。比如下图中人的头发和脸的明度。

很多人一上来,立刻会概括成下面这种明度。因为我们大脑知道,这个人的肤色很淡...她的头发也不是黑色。

但是...但是这种印象是我们脑内的固有印象,是我们对这个人固有色的判断。固有色是我们在201课程里才会学习的,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固有色是物体在白光状态下我们看到的颜色。但是人的大脑太厉害了,如果我们熟悉一个物体的固有色,即使不是白光状态,在其他光照的影响下,我们也能准确识别这个颜色。因为我们对这个物体太熟悉了,脑中已经牢牢记住了它本身在白光状态的颜色。我们为什么识别不出明度?因为我们经常忽略环境本身对物体的影响。
这个的图大家仔细看一下,天气非常阴沉,所以这是一个大阴天..我们脑海中的固有印象是明亮的白天的场景。因此,我们在判断这张图的灰度的时候,不能把我们脑海中的那个颜色的灰度直接拉过来用,你要人为地,刻意地,把它往下压。压得程度你可以参考画面中的其他你熟悉的物体..或者你可以眯起眼睛,感受一下。当你眯着眼睛观察的时候,会发现头发的明度和旁边的柱子差不多,稍微亮一点(而柱子这个时候明度已经非常低了)

其实这是201的内容了,就是我们在画真实物体的时候,对明度的判断是要基于当时这个物体所处的场景,它所处的一种光照情况。当我们能够判断出光照关系时,我们才能判断出整体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