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就职记录:大龄+女+文科+国内工作经验有
这篇日记关于努力与希望。
昨天(2021.6.9)接受了一家在日外企it公司子公司的内定,给三个月的就职生活画上了句号。
1.我的条件:
- 年龄:快30~
- 性别:女
- 学历:国内211本科(理工专业)+日本国公立前十大学院(人文社会)
- 资格:英语(托福96,托业890)+日语n1+IT passport+驾照(笑)
- 职历:国内不算小的私企设计院工作3年
2.就职相关:
- 开始时间:2020.3.1(真正从0开始)
- 选考公司:IT和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
- ES提交数量:25左右
- 面试机会:2家
- 内定:2家
我一度为自己的“女+大龄+文科+职历あり”感到痛苦,也再一次体会到了违背“社会时钟”的代价。但是好在,我努力坚持下来了。作为对自己这三个月付出的交代,决定记录一下。
- 首先关于写ES:
我很笨也很认真,以至于最开始3,4天才能写好一份ES。我会看公司主页,看员工介绍,看说明会,看intervew,然后写ES,再修改,再提交。当然,绝大部分就职的学生也是这么做的,只是我写东西,看东西很慢,消化也慢,所以这个过程让我觉得很麻烦。
当然最主要的不是麻烦,是“女+大龄+文科+职历あり”这几个条件,让我的ES几乎几投几落。而且,每次进行选考,制作my page前,我最先做的就是去找Q&A,看看这个公司对上述自己的这些”不利“条件有什么要求。其实,这个过程就让我放弃了很多或好或一般好的公司。
- 关于小组讨论(GD)与面试:
在我正式GD之前,一共自发的参加了群里的3次练习。接触了很多顶尖学校的学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GD的frame,流程,分析,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遇到牛逼和傻逼的队友应该怎么做。也利用了youtube的资源,看了一些日本学生的GD视频。学到的这些在真正GD的时候并不能100%使用出来,但是对我而言,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在我每一次面试前(一面,二面,终面),我都会利用自己能找到的一切资源再熟悉一下这个公司,也就是所谓的企业研究。因为只有两家公司愿意给我机会,所以我有更多的时间分给这两家。所谓祸兮福所倚。具体来说,比如公司的说明会,社员工作内容介绍,YouTube上的企业分析以及行业分析,就职书,知乎,百度,找大学的就职课的老师进行相谈以及进行OBOG访问。基于这些资料,再写自己的面试稿以及逆質問。
- 关于努力:
3月开始参加说明会的时候,发现纯文科的人也能去IT,但是不同的是有的人有一些相关经验,有的人有it资格。所以我4月初报了IT passport,4月17号拿到了资格。这也给我后来的自我PR增添了谈资。
OG访问。这个是我主动从学校的校内资源找到的。真正做访问的人我认为并不多,而且真正自己去找的人我觉得更少了。有些企业会提供访问的条件,但更多的单位并不提供。因为我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利用,所以厚着脸皮,联系了之前毕业的前辈,得到了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个访问的姿态)。
- 关于陪伴与希望
幸运的是,我和老于一起准备就职。我们会互相进行面试模拟,并在真正面试的时候帮对方记下面试官的问题,以及对方身上的不足。这些内容很重要,因为在准备下一次(下一家)面试时可以作为复盘的材料。再比如我的it passport考试离家比较远,老于会开车带我去。在备考期间,还会给我讲各种it相关的知识。我们一起分析不足,一起庆祝合格,互相陪伴给对方希望。只有内心强大起来,才能应对各种困难吧。
个人ES技巧:
查查业界是干什么,公司是干什么,想想自己进去具体干什么,自己优势在哪。
好好写ES,不光是为了顺利拿到面试机会,更是为了让自己在面试阶段不为了自己当初的各种傻逼行为后悔。
个人面试技巧: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不慌不忙有自信。最大限度的说实话。面试要“对话”而不是“背课文”。
志愿动机:一定要清楚公司是干什么的,业界是什么,自己以后的工作内容与流程。
逆質問:问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真正感兴趣的问题。
裏技:好好利用网络面试的优势。
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很多无私相助的朋友,遇到很多kindred spirits。大家是真心对待我的问题,帮我想办法,给我提供建议以及曾经的考题。真的很感谢。终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