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Love
【冬】
准确的说,D并不是我的summer lover,我们其实相识在冰天雪地的伊萨卡。很早很早之前我在约会软件上看到过这个男孩子,却没说过话,等第二次又match上的时候,我们爽快地约了在downtown新开的hippie cafe见面。
“真好看“,从第一眼起我就这么想。
那个时候他研究生已经毕业,还有一周就要回老家了。但老实说我根本不怕这些,倒不是对新人有多么的乐观,而是我以往的经历里,一次又一次地,只要是真心相处得来的人,天涯海角总会再见面的。
第二次见面,我们去瀑布那儿hiking,暴雪刚停,整个世界一片洁白,连瀑布都冻了起来。他就背着我一脚深一脚浅地在雪地里走(村里面约会可真是太不容易了),Natalie(豆友)是我们共同的好友,我嚷嚷着如果D绑架我,我就给Natalie发消息求救,D笑一笑说,“放心,Natalie忙着谈恋爱,没空理你的”。
见了三四面以后,他就要走了。“see you soon!”,他说,“临别的时候,若是想要再见到的人,不要说goodbye,而要说see you soon!”,尽管下一次见面的计划,遥遥无期。
【春】
两三个月前,纽约乍暖还寒,我又和他在纽约和他见了两面。一次在韩国城吃烤肉,一次在法拉盛吃小笼包。一般情况下,很少被很“苏”或很“爷们”的举动打动。我喜欢在思维上被挑战,喜欢大量温馨的日常,但是认识D后发现,其实越是教科书一般的套路我越是“真香”,什么下雪太深扛在肩上走过去,什么街上人太多护在一侧,什么喂来喂去的,什么弹脑门拿掉头发上的飞絮,什么甜给我来什么吧,完全智性的人生有时太“巧言令色”了,某种程度上,文字也是一种权力。善于言辞的人,会将一切都包装成可以被理解的样子,会在理解的一切的谎言中放弃个人该有的责任与坦诚。只要是真诚的来往,我也有只想要“猛吸一大口”的时候。
我在村里时,送别他离开村里搬回父母家,在纽约时,送别他离开纽约来佛州工作。一个这么可爱的人,离别一次也就算了,要我离别两次可真是太难了。但是坐在他车上,从法拉盛回布鲁克林,经过那条我走了很多遍的高速,看着远处的曼哈顿夜景,牵着他的的手,old fashioned加上dizzy's的爵士乐,春风沉醉的晚上,我又一千零一遍地觉得,这真是非常绵绸的快乐。
所以在大概确定了暑假不需要in-person实习之后,我就开始计划我这两个多月的流浪生活了。D给我发来了海边的月亮,柔柔地照在海面,明亮而令人神往。因此我订好了在迈阿密一整个月的airbnb,将自己不多的家当打包好全堆在了朋友家里就飞来了佛州。纽约四年,我没有度过一次假,虽然偶尔k会带我去别处过周末,但放空一切的度假是很久很久没有的事了。这世上所有事,最难的竟是放松。
【夏】
我几乎是一落地就确定此行不虚。我的实习两周后才开始,D来我家接我去design area吃晚饭。阳光热烈的地方,人也要热烈许多。走在街上的每一个人,都一一股不管不顾的开朗,与纽约人人都有一颗九曲十八弯的七窍玲珑心思,为了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事而担心不一样,这里仿佛人人都很轻快。我生活的little havana区,餐馆的live music早早地奏起了南美音乐,让人很难不去live in the moment。
晚饭过后正是夕阳,我们去到海边打排球,我从未打过,在沙滩上颠来倒去地扑空,没多久就累了。而D,带着年轻跑跑跳跳的活力带了的那么一点点晶莹的汗珠,衬衫敞怀,在沙子里刨了个笑坑,自己坐了进去,让我坐靠在他怀中,在晚风里沙滩上打盹,看着天光一点点消失在海平线。我实在难以想出还有什么比这更轻松快意的事。
19岁的生日时,我来过一次迈阿密,和当时的男友一起。我并不是很喜欢当时的男友,只是因为大学里人人都在谈恋爱,就和“对我很好的学长”在一起了。当时的我也很为生活中的小事忧愁,gpa,暑期的研究基金会,考不考得上phd,总之当时的我认为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导致我一败涂地的结果。还穷困,也不懂玩乐的我,对迈阿密并没有什么好感,只觉得游人如织的地方聒噪又昂贵。我们盲目地从一个景点,赶到另一个景点,花了平时辛苦赚来的钱却觉得并不值得。
然而所谓的Miami downtown确实像座鬼城,空无一人。但也有可爱的存在,由旧时的银行改成的意大利餐馆,几排书架前jazz band表演者live music,屋顶还晾着两件球衣和短袖,总之一派西西里大街上普通人家的景象,不知是温热潮湿的海风,是红酒,还是好笑的对话,总之两颊微红,被D扛在肩上,我笑着大叫的声音可能都在街上回荡。是像电影场景一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25岁的我突然想起6年前的我,“我觉得如今这个我,比那个年轻的我,反而要更加年轻更加自由更加轻松,也远远比那个更懂得怎么享受生活里的,像此时此刻这样的,温柔而璀璨的时刻”,我说。
他好不容易有几天假期,我的实习和研究项目又恰好都推到了下一周,于是我两决定一起去key west公路旅行。其实key west我也去过了,但19岁的我选择了所谓‘key west一日游‘跟团,四个小时大巴过去,四个小时大巴回来,在岛上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
而这次我有很多的时间用来感受。我从小学过好几次游泳却至今不会。不会游泳的人对大海仿佛有种天然的畏惧,哪怕是在浅水里,D要教我浮在水面上,哪怕我很信任他,但但凡他要松开一点点手,我的尖叫声就会响彻云霄。海浪其实很小,可我还是被水波推得在水里坐也坐不稳,D在长岛的海边长大,从小到大最美好的记忆,就是父母带他们兄弟姐妹四人去海边玩耍。他教我,不要和海浪硬扛硬,海浪怎样打过来就怎样顺着波浪走,小小的“随波逐流”才能省力,我这些日子来紧绷了不知道多久的神经,才慢慢被沙滩,阳光,海浪满满铺开晒干。
D一直都有点像一个经典的美国爸爸(褒义),有着强烈的保护欲,想要面面俱到地保护我。可我俩出海钓鱼的时候,我晕上半场(头一个半小时),他晕下半场。我作为整个船身量最小的成年人,一开始就接受了自己在海浪的袭击下,会痛苦不堪的必然,从开头起我就像只能紧紧躲在他怀里来躲避风浪。而他却凭着多年经验一条接一条往上钓,但seasick来得凶猛一下子就直接把他放倒了,后半段在我渐渐恢复了精神之后,他还难受得愁眉紧锁,恶心得话都说不出来,但尽管如此,我姿势不对他还是忍不住站起来要帮我,我忍不住玩笑说,“外出捕食这种事情,你等着我breadwinner带晚餐回家就好”,待着大浪推得船摇得剧烈,他便扶着我的腰怕我站不稳。两个小时下来,一大半的人都蔫了,我却反而进入了状态一条接一条往上钓,除了那些四五十岁的白人大汉,我们两竟是全场钓到最多鱼的人。
海钓这件事,倒是出奇地和relationship相似,有风和日丽的时候,也就自然有大风大浪的时候,不论个人力量多么渺小,面对这样难以预料的世界是多么的脆弱,在一起合作总是能有1+1>2的结果,但前提是,你的对象(伴侣)不能是给你带来痛苦和晕眩的大风大浪本身。
【Summer Love】
傍晚吃罢自己刚捞的海鱼,我两坐在船上(我们的airbnb是条船),看着星星,我说其实每次和你约会之后都觉得要回家歇上好一会儿。不是说你exhausting,我最初认识我最好的gay蜜的时候,每次见了他回家都要倒头大睡十五个小时来恢复元气,我和你约会也是这样。那说明,第一,我们都还年轻,还可以也还愿意,一起去经历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第二那说明我们很在乎对方,哪怕都累得快趴下了也愿意花时间精力来陪伴对方。
在累到所有用来填满空白的话都不想说了,所有表演给对方看的优点都放弃,只剩下沉默地携手同行,才算是从约会初识的陌生中毕业。而本以为短暂的相遇,其实自然而然地伏线千里,从美国东部的北端一直绵延至最南端。所谓live in the moment,不是说像没有明天一样地过,而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从key west回来的路上,我和D一路放着各个年代的记忆里的歌,偶尔打开窗户让潮湿的海风涌进车里,牵着他的手跟着唱,我说,这不像是我人生里最后一个暑假,倒像是十六七岁puppy love时期的暑假,还是六七十年代的风格,那些有些cheesy的歌词,在氤氲的夏日空气中,都变成了恰到好处。
而我们不需要,思考太多,只要牵起身边最甜的那个恋人的手,不假思索地跳入眼前清凉的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