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night in Paris.
第一次观后感献给《午夜巴黎》。
吉尔的穿越真的太有意思了,站在后人的角度只能从书本或者只言片语中窥探20s和1890的艺术盛况,而主人公却真的能短暂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
电影将一众艺术家和作家的性格刻画的也很深刻。海明威的热血以及直率,菲茨杰拉德夫妇的灵动和长袖善舞,达利的跳脱,图卢兹的内向和友善。。。不论是在20亦或是1890,巴黎依旧是那个巴黎,天下攘攘,艺术家不约而同的汇聚巴黎开启他们的黄金年代。
片中的bgm歌词也很有趣,当我搜到bgm以及电影的封面看到的是吉尔在梵高的星空下行走,可是看完整部影片却没有梵高的出镜。后知后觉, 1890年梵高已不在人世。 多少感觉有些失落吧,毕竟当吉尔和亚得里亚娜与高更,得加相遇时,我是真的期待看见梵高的出现的,因为梵高和高更两人在那个时代也确实相知相识了很长一段时间啊。
我想,在荷兰近一年的生活多少影响了我对艺术的看法,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西方现代艺术能如此发展和变化,欧洲的艺术氛围从来不是阶段性的,风格上的突变和艺术上的凝视依旧还是受大环境以及历史的影响,但整体的艺术风气的传承和支持,都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温床,这种上百年的影响,造就了欧洲艺术史的辉煌。
看影片的时候一直在感慨,如果我能有幸领略那个黄金年代就好了。不过最后吉尔的话确实点醒了我,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黄金年代,我们一直在追求和向往的永远是“另一个”年代。与其不断的追忆过去,不如享受当下,我所生活的时代,就是自己的golden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