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我会利用这些时间做什么
一说到“人工智能”,大家难免同样联想到一个词:失业。人工智能是好是坏,我们将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时代改革,是每个打工人都需要花点时间去思考的问题。先保住饭碗,再谈身心发展,站稳了脚跟,我们再规划活着的100年里面可以做些什么有价值的事情。

《百岁人生》这本书在豆瓣评分7.6分,讲在人工智能和医学进步的影响下,人类的平均寿命将延长到95岁以上,我们的职业规划和生活理念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兴趣不大的不需要花时间去阅读原书,大家看完这篇文章,能拿出纸笔好好想一想未来想要做的事情,同样可以达到阅读的收获。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提出几个问题,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1、虽说平均寿命提高,但年纪大了,手脚和头脑都不灵活了,还能干些什么呢?
2、人工智能将减少工作岗位,我的工作会被裁掉吗?
3、工作能赚钱但做得不开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乏味的工作变得好玩吗?
4、有学习的心没学习的习惯,有什么实用可行的学习方法吗?
【老年人就业问题】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们不禁会思考:60岁后的我们每天都在干什么呢?喝喝茶,嗑嗑瓜子,玩玩孙辈,看不惯老伴拌个嘴……先不说这些日子重复上演40年我们还愿不愿意过,存款和身体能否跟上也是个问题。
■ 60岁后的生活费来源
【选项一】假如每个月生活费4000元,没病没痛且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40年需要192万,也意味着我们在退休前,每个月都得把这笔钱谋划储存起来了,不然老了不够钱花了。
【选项二】年轻时学会理财与投资,合理进行资产配置,盘活现金存款,提高金钱使用效率与增值,退休后有足够的钱去做年轻时没时间做的事情,如学习新技能和旅游。
【选项三】退休前没存够退休金,或者觉得退休后日子太无聊,因此延迟退休时间,60岁-80岁期间,可将工作经验做成课程去培训,得到以前年薪一半的劳动酬劳,既可丰富生活,又可赚取生活费。
■ 钱的问题解决了,身体机能能否跟得上呢?
1、清醒的意识
大家应该听说过一种老年痴呆症,叫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发生于老年前期和老年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无法治愈。
不过值得期待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研究治病方法,所以到我们这一代老了以后,得病概率和痊愈概率都将有所提高。
2、健康的身体
“年轻时用健康去换钱,老了以后用钱去换健康。”道理大家都懂,然而,每年体检报告出来依然亚健康。我们看着手头上高亮红灯的体检报告,随口说一句话应付了事:“一直都这样,没办法。”
直到年纪轻轻进医院治疗,方后悔当初没及时纠正习惯。我们的寿命不只是活到退休,还要考虑60岁以后,别人在养老院平躺,我们还有精力去行走四方。
因此,从今天起,从小习惯开始,泡茶替代奶茶,饭后站立半小时,每周出去散散步,跑跑步。生活习惯一点点改变,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
■ 如何保持充足的活力
也许就算钱有了,身体也健康,大家依然觉得很无趣,对所有事情都失去了好奇心,懒得动,“躺平”与“内卷”从20岁延展到60岁,拍成回忆录连自己都不感兴趣。
美国著名导演希区柯克说:“故事,就是去掉了无聊部分的生活。”电影是剪掉了这些无聊的部分后,把最精彩的部分串联起来。
同样的,我们可以设想自己现在就是90岁,回顾自己一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令人伤感的、令人难忘的、值得骄傲的故事,反推到现在的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去谱写这些故事。“只要有创新的意愿,无论年龄,都充满活力。
【失业浪潮中活下去的本事】
■ 人工智能会替代哪些工作
第一批就是在办公室常规流程化重复劳动的岗位,譬如翻译、客服、电话销售员、程序测试员、银行柜员、财务类行政人员、装配工和常规程序操作工等。我们知道现在像移动、联通、电信等客服咨询电话,都是智能机器人接了,有需求再转人工;银行和酒店业开始出现智能机器人提供引导、查询、送资料等服务;大中企业也开始成立财务共享中心,批量处理会计核算业务。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人为了捍卫手工生产,把刚发明出来的“珍妮纺织机”砸了。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工业革命的进程,当初手工生产的纺织工也没有饿死,而是转变成工厂工人。这个历史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工智能在减少常规化流程岗位的同时,也在逐渐创造出新的岗位需求,譬如能够和机器进行谈话的,能够帮助别人完成职业岗位转变的,能够提供网上远程培训的,为宠物提供治疗与护理的,等等。
■ 价值在于创新,而非创造。
我们拥有的技能越多,越大几率在改革浪潮中活下去。
我们在本业这条路深耕精进时,需要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创新决策理念,改革工作模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除了本业精进以外,我们还需要自学跨领域的知识,因为不同行业的知识交圈会迸发出新的商业机遇,能够抓住机遇,就能实现人生小台阶的升级。
【如何看待工作的意义】
■ 工作除了赚钱,还可以为了什么?
我们觉得刷抖音好玩,一看就能沉迷几个小时,因为它能帮我们打发无聊,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大的脑力,就可以接受和理解这些15秒的短视频。对比起每天8点上班20点下班,期间各种噪音和情绪翻滚,工作的意义逐渐脱剩一个理由:为了赚钱。
一天24小时,通勤工作占据了一半以上,如果我们工作时间老是不开心的,那么可能就只能赚到一点钱了;如果我们工作时充满期待和感恩,那么我们不仅能享受美好的工作心情,还能因此产生巨大的学习欲望去提升自我。
■ 无聊是修行,奋斗是修行。
我们可以把工作看作艺术品制作的过程,工作成果是作品呈现的形式,个人工作业绩多,口碑就塑造起来了。钱多真的代表幸福吗,实际上当你钱多到不需要打工,思维不转变,一样会觉得无聊的。钱跟工作其实联系不是必要的,工作其实是一种磨炼,不工作也是磨炼,自己心境不开阔的话,看什么都觉得难。工作是修行,婚姻是修行,疾病是修行,连无聊也是一种修行。
因此,我们需要转变对工作意义的定义,从养家活口到历练玩乐,不要把自己当做完成工作任务的人,而是让工作变得好玩,让它发光,让它有趣,即兴发挥地尝试新事物,把苦难当作历练。
【终身学习成为趋势】
我们很容易有这么一种惯性思维,“我学不会,因为我不感兴趣;我感兴趣,才能学会。”而事实上,不踏出第一步,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就算踏出第一步去了解,也容易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因此,推荐大家一个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生产来学习”。譬如,我要培养阅读的习惯,那么我就立一个目标,每月写一篇书评,为了写出一篇书评,我必须要看完一本书以上才能有产出。又譬如,我想学习excel公式,那么我立一个目标,3个月后组织一次excel公式使用方法的线上培训课程,因此促进自己去学习。
“以产定出”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改善拖延症,让我们成为一个对承诺负责的人,完成自己下达的指标,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锻炼执行力。
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我将学到100岁。
阅读前半部分时,心情一度忧虑不安,越看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啥也不会、随时失业,读完以后安静想了想,这本书刚好是对工作技能要求的预警,我们不能再漫无目的地上班下班,行尸走肉地完成每月任务,得过且过拿完工资安心玩耍。
我们不仅要做好人生规划,还要开始锻炼身体,以便自己有足够长的时间去完成一生想体验的事情。时间是如此漫长而充满未知,我们还可以学习弹吉他、唱歌、跳舞、攀岩、击剑,学设计、制衣、包装、运营,去创业、培训、认识许多人,掌握不同行业的知识与技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增值服务,体验非常规的充实人生。
最后,我们才发现,只要不断学习,就能不断进步,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我将学到100岁。
此时,我闻到了全新人生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