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娜拉
其实就是转发140个字限 写不下了 但又内心极受震荡……便由这里做个记录,自己看罢

背景原文:平原上的娜拉 qq.com
我没有看过半边天当年的采访……那时我还小,并不了解真实的世界,也没有人告诉过我。后来渐渐了解了,却也像这篇《平原上的娜拉》里的主人公对自己的戏称一样,都是发着烧的“晚熟的人”。
这篇文章让我看到,这世界上,也曾有这样一个被世俗裹挟、被现实困住的灵魂,她也曾经那样令人心动的闪耀过……而最后的结局有一种特别特殊的,无声的,如一场暗涌般令人失声的力量。
我喜欢“悲剧”……尽管故事的主人公自己不承认。但来自于,一个这样璀璨的灵魂的“自我”否定甚至自我谋杀,难道不是悲剧吗……在我理解,比起他杀,这是更为彻底的悲剧。
悲剧把美撕碎、打破、摔烂在你的面前,每一粒碎片都晶莹,锋锐……我从那些碎片的镜面上照见了自己……纵然最后的结局令人慨叹“常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但世间有太多人与物都是相通的……每一个他者,何曾不是平行时空的自己呢?每一次自我痛苦与无奈的挣扎其实都是在乱流中发出隐隐的信号:对,我在这里
我太懂得那种犹疑和不彻底,太懂得那种来自于失望后的自我背叛……太懂得,烧掉的作品、关起来的书,和放在曾挚爱文学上「心灵成长」类书籍……太懂不可说的“北京”……太懂得那像牢笼一样的铁窗栏……太懂得“身处茫茫四野,无处也无力突围后的无奈暗示和自我改造”……太懂得来自于亲密关系源源不断的:“总想入非非”、“不太正常”、“长不大、太幼稚”、“你就是个普通人迟钝点好”、“人家不笑话你”、“你这种思想,啥事都成不了,因为太普遍了”、“自己的生活都一塌糊涂,还有啥值得宏扬!”
“你清醒着,你没有麻木,但是你痛苦着,这就是你要的人生吗?!你痛苦着,整个家庭也跟着你,包括亲戚朋友都跟着你,这合适吗?!”
你看……连最亲密的关系,一个人的痛苦都成了一堆人的负累……质问她的下一步便是绑架她:你必须怎样怎样,并带着悲悯的,关爱的眼神,促成她走向一场最终的“自我阉割”
火山曾经活过,但终于寂灭,一场集体的围猎,但最后一捧土也是自己埋上的……一切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轨道里,就像什么都没发生
但我们见过烟花盛开的样子……而现在泥巴砖墙牢笼里开放的满园芬芳也不过是她为了压服那些“不断跳跃、互相抵牾的念头”的漂亮荆棘。
「一天三顿,永远在和面、擀面和煮面,唯一能变的只有面的形状。」又回到这里……很痛但又理解,而我只是难过。难过她说她最羡慕院里的那只老猫,难过:人生过成这样,实在不如大醉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