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少女
520的前一周,老同学问我,我学生排演的莎剧《皆大欢喜》,你想来看不?当然想,我回复。可我从没看过莎士比亚的任何作品,赶着补了一下剧情。我看的版本是朱生豪先生译的。经典就是经典,用词之精当,恐怕后人不易超越。那天下午,我翻出了许久未穿的长裙套在身上。这种场合,不能给老同学丢脸。演出地点是大学礼堂,木地板木扶手。这座礼堂是历史保护文物,见证了沪江大学和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
小演员们都是大二的学生,算起来都是十八九岁,正是我和老同学在校园里的年纪。不少主要角色都是女孩子反串,主角Orlando,公爵弟弟,牧羊人,老仆。同学告诉我,男生们不肯参加,只好让女孩子们反串。不过,她们都演得非常好。Orlando的年轻气盛,老仆的老态龙钟,公爵弟弟的跋扈都演得像模像样。

那年的情书 赵海洋 幸好提前补了课,否则我一定听不懂。演出结束后,开始抽幸运观众。观众中多是学生,有位老师被抽中了,主持人要求老师再来抽一次,把奖品给学生。这位老师说,“无巧不成书”也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我今天恰巧……听到这一句,瞬间像回到了19岁,坐在自己大学的礼堂。我跟老同学说,我喜欢这一切。
感谢老同学,让我有机会接近经典。只是,我还是太懒惰。看完了演出,《皆大欢喜》原本著作便放下了,只读了一半……手机太方便了。同样是微信的产品,微信视频和微信读书,你的手指更容易滑向哪个?如果阁下是坚持用微信读书从不看微信视频的,那在下佩服之至。骨骼清奇的人果然是有的。只不过,我是会打开微信视频的那种人。你懂的。
微信视频良莠混杂,也有好东西。就在这里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美剧片段,后来知道这部剧叫《燃情克利夫》,主角Elka是个老太太,漂亮,风趣,有点毒舌,到处放电,老少通吃——当她做出可爱的表情乞求对方时,男人都会很乐意帮忙。因为觉得太有趣,便找来整部剧集看。差点笑出腹肌。如果你想大笑,就去看这部剧吧。睡前看效果更好,会从梦里笑醒。
剧中的Elka实在太可爱。称她老太太不合适。她只是面容多些皱纹。那张有皱纹的脸仍然很美,五官端正,双目澄澈,甚至比她年轻时代还要好看。戏中的她,有种不肯老去的调皮。在网上找了一下她的资料,她是1922年出生的,拍这部戏时90岁了。一开始,我甚至不肯相信这一点,怀疑自己算错了。没错,就是90岁。我想,她的内心一定仍然住着一个19岁的少女,才会这样漂亮又有趣。

保持一颗澄澈的心。有的人天赋异禀,天生就懂这一点。有的人则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不过,态度也可以学习。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作者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开创者。他说,忧患意识,如果追根溯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人类先祖还与野兽抢食的年代,跑得快,保持警惕,遇到危险时拼力一博,这些让人类得到逃生。因此,对危险的警惕和恐惧,留在人类的基因里,一代代传至如今。以前的心理学都在研究人类的不快乐以及为何不快乐——基因里的忧患让人们去研究忧患,却没有想去过研究人类的幸福。作者某天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研究人类的幸福。后来,这门学问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作者说,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相对富足安全文明的社会,与先祖所处的环境大为不同;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多数人都有安全的空间去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幸福、研究幸福。我喜欢这种观点,幸福可以学习,快乐可以学习,乐观也可以学习。人可以习得性无助,也可以习得性乐观。我想,那些90岁的少女,一定是天生有这种本能,乐观地对待一切,追求最好的,享受最好的。没有什么风雨能入侵那颗少女的心。
假如每个人的命运也是某位作者笔下的一部戏,你无法左右情节,但不论情节如何跌宕——成长、成熟、面对问题、承担压力、犯错、跌倒再爬起来,你仍然可以同时学习保持年轻、保持好奇、保持乐观。
保留一颗澄澈的心,永远是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