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儒家思想,究竟在讲些什么
一直以来,我们都没好好想过文化是什么。欧美引领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就觉得欧美文化是先进的。欧美有最强的生产力,我们就一直以为他们的民主制度是优越的。他们的文学作品得到诺贝尔奖,他们的电影获得奥斯卡奖,他们的艺术水平就比国内的高。王东岳在《中西哲学启蒙课》里面提到一个观点,文化的本质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适配体系,文化并不高于生存,文化就是生存本身。
如果把文化和人民的生存等同起来,好像很多东西都说得通了。在所有古文明里,除去四大文明什么古巴比伦什么古埃及可能还有几百上千种文明。华夏文明让我们活到现在,所以华夏文明比其他所有的古文明更加优秀。但是过去一两百年来欧美人比我们更加强大,我们暂且认为他们的文化要稍稍优越一点。什么时候中国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我们也会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其实民主制度也不是一直都是优越的,公元前四百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里面,民主的雅典输给了独裁的斯巴达,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民主制度都被认为是最差的政治制度。再有,现在的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找了美国做老大哥,石油绑定用美元结算,然后阿拉伯非常富有,身边的其他国家埃及土耳其叙利亚就会觉得沙特的文化很先进。其实沙特的制度可能是最落后的,他们是部落制啊,比君主制还要落后啊。
所以谁能在历史长河里活下来,谁活得更好,谁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儒家思想让中华民族存活两千多年经久不衰,所以儒家思想肯定是伟大的。
我们一直觉得儒家思想不符合当今社会的文明,感觉他是落后的。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也是“浅薄”的,他觉得不过就是老练的道德教训,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其中原因是我们没有回到孔夫子老人家的时代,也没有搞清楚他要解决什么问题。
孔子在的战国时天下大乱的时代,周代稳定了四五百年封建制度的统治瓦解,周天子权威沦落,下面180多个诸侯国战乱不停。孔子称这段时间为礼崩乐坏。这段时间是旧秩序已经崩塌了,新秩序还没建立起来。这时候的思想家就想办法建立一套新的秩序,恢复统一的中国,所以出现了百家争鸣,道家、墨家、法家、儒家,各种思想就出现了,然后儒家思想被历史选择。那时候的社会局面和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前的社会局面十分相似,各省之间都在打仗,军阀割据。然后社会上的精英们也提出自己的救国思路,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最后,历史也是选择了我们的毛主席和社会主义。还有一个局面也是非常的类似,就是现在的中东,以前的阿拉伯世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旧秩序破坏了,没有强人把新秩序建立起来,就不停地打打打。
那孔子要建立一个怎样的新秩序呢?他的思想是用最原始的血缘社会纽带来整顿紊乱的社会体系。在孔子生活的之前的社会里,人类文明也是经历了从氏族部落,到部落文明,再出现国家的雏形,在这个发展的过程里,血缘关系不断被冲淡。孔子就想找回最原始的血缘纽带,来编排社会文明。作为参照,欧洲文明的始祖古希腊由于下海经商大家不认识,他们发展起来契约文明。古印度一次次被征服,他们通过种姓制度进行统治,发展起来宗教文明。儒家思想就是通过建立超血缘文明进行统治。
在血缘社会里,第一个讲究的是“爱有差等,礼有尊卑”。我们对不同人的感情和爱是不一样的,对父母和子女的爱最强烈,兄弟姐妹次之,外人再次之。这样的宗法礼制理论化之后就是儒学,核心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有君主的样子,臣子有臣子的样子,父亲和孩子都要有自己该有的样子。然后再有我们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样子就把整个社会都编排成一个血缘社会的大家庭里面。
在血缘关系里就有几个特点,比如:养儿无尽头,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不止18岁,甚至读书毕业找工作,甚至给首付买房帮养娃,当然西方社会父亲对孩子18岁以后还是有照顾,,也有找关系拉人情,但会以另一种形式,不那么明显。血缘社会就没有了契约关系。有时候亲戚或者很好地朋友借钱就不好意思打欠条,然后换不上钱就相当于没了朋友。还有认认不认理。很多时候大义灭亲的事情都是可以上新闻的,家人做错了事包庇他才是大多数。在这个血缘关系里,是没有平等和民主可言的,大家尊卑有序,长辈的旨意不容反抗,万大事忍住要紧,千万不要竞争。我们看皇帝的继承制度,虽然说皇上可以立太子,但基本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万历年间的挣国本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士大夫认为表现好的当太子以后做皇帝的话,很容易引起战争和动乱,还不如按照宗法礼制继承就好。我们常听的媳妇熬成婆也是这个道理,做媳妇的时候累一点,以后当婆婆了就轻松了。
这个血缘社会里面有了爱有差等、礼有尊卑的宗法礼制之后,就是讲究内部和谐,压抑竞争。西方社会会觉得上帝之下,人人平等,那不同的人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怎么办,靠公平竞争。鼓励竞争还是压抑竞争,就成了中西方社会文化内涵的重大区别。
我们都知道所有生物都面临着两种竞争,分别是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朗要吃羊,羊要吃草,草要生长,这就是种间竞争。而狼和狼之间的决斗,羊和羊一起觅食,就是种间竞争。人类的能力非常的强大,而且文明越发展人和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明出现的早起,氏族部落发生冲突,一次就是死几十个人。到了战国时期,死亡数万人的战争就很多了,比如长平之战,白起活埋赵军40万将士。再到20世纪的两次世界战争,更是死亡数亿人。如果我们不对人类之间的竞争进行约束和平衡,文明的进程必然是人祸取代天灾的过程。
我们可以说儒家学说里面,尊卑有序,用人人不平等的方式整顿社会秩序,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但怎么面对人类种类竞争的底层问题,现在看来是凸显得越发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