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PUA】?我对自己的恶意,是一种自我保护??转自简单心理
我们之所以一直难以摆脱操控,正式因为这些操控是有效的、是有好处的、能达成目的的的。
“自我PUA”是个啥?
是将PUA技巧套用在自己身上,通过否定自己,摧毁自己的信心,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情感控制。简而言之,就是自我对自我的精神控制。
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但仔细一琢磨:这说的不就是我吗???真没想到,看遍了各种鉴别PUA、反PUA的指南,最后却可能“败”在了自己手上。
自我PUA,一种对自己的隐形攻击
关于“自我PUA”,网友们不但给它下了精准的定义,还推出了一位非常有辨识度的代表人物,《武林外传》的佟湘玉。 作为龙门镖局掌门的女儿,同福客栈的掌柜,她风情万种、财富自由,却始终对自己抱有一种恶意。 这种“恶意”是非常微妙的,甚至是无意识的。 表面上她杀伐果断、斗志满满,把同福客栈经营得井井有条。

但实际上,她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贬低自己,习惯性地把自己和别人比较,并且通过表现得比别人优越来抑制这种“不足感”。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她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 和他人PUA一样,自我PUA也是一种“毁人于心智、杀人于无形”的心理操纵。
下面就让我们挑选几个《武林外传》的经典片段,来细品品: 1)高度自我批评(Highly Self-Critical):把自我批评作为“工具” 佟湘玉接管了同福客栈两年之后,遇到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对手:赛貂蝉赛掌柜。 赛掌柜在对面街上开了一个怡红楼,不仅抢了佟湘玉的生意,还要高薪挖走她的伙计们。 面对如此的恶意竞争,佟湘玉表面不屑,内心却是惶恐不安。 先是故意说“咱们客栈没有钱,哪能用得起贵筷子”,气走了客栈所有人(真的非常阴阳怪气了); 接着又忍不住扭曲事实、贬低自己“我一个掌柜的,连个丫环都不如”; 最后,还有一长串对自己的忏悔和控诉: (《武林外传》的老粉都知道,这后来成为了佟湘玉的口头禅) 事实上,佟湘玉并不是真的在反思自己,她只是习惯性把“自我批评”当成了解决问题的工具。 这种工具性的“自我批评”,往往有这样几个特征:
- 自动忽视造成糟糕局面的其他因素,尤其是合理的外部因素;
- 相较于“这样是错误的,下次我可能会尝试……”,自我PUA常常会使用“我就是个loser”这样的表达;
- 坚持分析自己的错误,分析错误的时间远远超过想办法的时间。



长期以往,习惯了这种“自我批评”的人,就把批评内化成了应对外界变化的固定模式。 每一个可能的改变和希望,都会被自己硬生生地给摧毁。 2)信息封锁: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强调某一信息 众所周知,后来“额错了”就成了佟湘玉的经典台词。 一开始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后来不断地重复、强调,让她对自己的这一“思考结果”深信不疑。 佟湘玉曾经发誓自己一年不吃水饺,大年夜里她实在馋得慌,偷偷在卧室里包饺子。 被发现之后,伙计们开玩笑地要把饺子拿走,一不小心摔在了地上。 没错,一盘饺子引发的好戏上演了(吕秀才还特地给观众朋友们打了板)。 对于佟湘玉来说,这件事情已经没什么好想的,她也想不到其他的了。 在她自己封锁的信息环境里,一切都源自那个时候她不应该嫁到七侠镇。


3)关系封锁:抵触所有合理的反馈 佟湘玉最能体现她“自我PUA”的部分,有网友说是“金湘玉离开之后的那一段”。 金湘玉是隔壁十八里铺的掌柜,名字一“铜”一“金”,自然预示了佟湘玉处处比不过这位金湘玉。 她不仅年轻貌美、多才多艺,而且性格豪爽、善于交际,没几天就笼络了同福客栈所有人的心。 (自认为)被“比”下去的佟湘玉,在她走后开始了一系列操作,逼着让客栈的大家伙儿给她提意见。 大家纷纷表示说,“你已经很好了”“我们对你没有什么意见”。 但不管说什么,佟湘玉都不相信。 哪怕最后大家对她表露真情:你是你,金湘玉是金湘玉,我们喜欢金湘玉,不代表就不喜欢你了呀。 她才半信半疑地松了口。 进入“自我PUA”模式的人,往往是听不进去任何反馈的。 不管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哪怕是合理的反馈,他们也会将其拒之门外。 因为在他们自发的想象中,每个人都在憎恨自己,而他们需要这种“想象的憎恨”来惩罚和折磨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自我PUA”? 那么,为什么一个人会想方设法地、用PUA的方式折磨自己呢?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PUA的核心: 通过刻意地扭曲事实,持续性打击、否认、误导和谎言等方式,使被操纵者怀疑自己的价值,从而不得不对操纵者百依百顺。 而我们之所以会把这一整套技巧,运用到自己身上,其实是将他人曾经对待我们的方式“内在化了”。 尤其是儿童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
《武林外传》中对佟湘玉的家庭描写较少,但在她父亲来探亲的那一集,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佟湘玉的父亲是这样在大家面前评价佟湘玉的:



而事实上呢? 佟湘玉通情达理,和捕头老邢、小六的关系处理得妥帖圆滑,能教莫小贝识字,还能管伙计们的月钱,少说“小时候家里请了七八个先生来教书”。 佟湘玉的父亲在得知白展堂和佟湘玉结婚之后(父亲不知道是假的),还一本正经地教育老白: 这里更能体会到,佟湘玉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父亲的打压和否定中。 有研究表明,当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肯定”和“赞美”时,孩子通常不会说“父母有问题”,而是会想“我有问题”。 这就是孩子的思维方式: 他们需要安全和稳定,对他们来说,认为“自己出了问题”,比认为“他不能依赖那些他赖以为生的人”要好得多。 而这种思维方式在成年之后,就会逐渐演变成一种对自己的精神控制。 我们对自己抱有恶意的冲动,事实上是一种逐渐习得的“自我保护”。

当然,父母的教养方式并不是自我PUA的唯一原因。“自我PUA”是一个比“自我厌恶”更加复杂、更加隐秘的心理状态。 它还可能与我们的创伤体验有关,与羞耻感有关,与对完美的不合理期待有关。 最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掌控感”,是我们内心非常渴望的体验。 有研究发现,重复的自我批评会加强一个人控制自己的错觉。(同样,重复的批评和否定,也能够加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精神控制) 也就是说,当我们主动PUA自己的时候,会让我们感觉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 “如果我没有那么做,事情就不会变糟糕。”
- “如果我更努力一点,事情就能成功了。”
- “如果我保持警惕,灾难就不会再发生。”

因为外界没有什么我们可以真正操控,那么,操控自己,总会产生一些悲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如何从“自我PUA”中拯救自己? 也许你会担心,“自我PUA”是一个比“他人PUA”更难以察觉的事。 确实如此,但我们仍然可以有一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1)确定自己的情绪触发器 你可能已经听过无数次,但是「写日记」真的很有帮助。试着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坐下来,在心里“走一走”你的一天:
- 今天你做了什么?
- 为什么你会选择做这些事?
- 你在不同的事情中感觉如何?
- 这些事情是你真正想做的吗?
试着留意,是什么触发了你的消极思想?或者是什么导致了你开始折磨自我的行为?有些触发因素你可能无法避免,但确定它们,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练习跟自己的积极对话 试着像跟你关心的朋友那样,跟自己说话。认知行为治疗师常常采用类似的技巧,他们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好朋友和你有着同样的经历,你会对他说什么?”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能把你从自我否定和批评中拉出来,让你看看真实的世界在发生什么。 3)丰富自己的社交圈 一旦封锁了自己的社交,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心中的“恶魔”。 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不仅是让我们听到更多的反馈,也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活法。拥有一群值得信任的朋友,接受他们的夸赞,会让你感觉更好。 4)允许自己寻求帮助 永远允许自己寻求他人的帮助,可以是身边的长辈、同事、朋友,也可以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我们之所以一直难以摆脱自我的操控,正是因为这些操控是有效的、是有好处的、是能达成目的的。因此,我们更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去打破它们。 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你是可以选择离开的。” 你可以选择离开一段糟糕的关系,一个糟糕的想法,当然也可以选择离开那个你塑造出来的、想要操控你的“你”。 而所有的离开,都在奔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