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之夜
今天是农历十五,晚上的月亮真的很圆很亮,映衬的夜空是浅蓝色的,可以很清晰的看见天空中的云彩,星星反而就看不太真切了,月朗星稀这个词真是太贴切了吧……
现在已经是夏天了,想起小时候经常在这样的晚上出去纳凉,当然是跟着大人一起的。那时候屋子后面还有一条小河,不宽,水也不深,河岸边都是树,洋槐树,杨树,柳树这些。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简易的石板桥,是自己搭的,方便过河到对岸。正对我家屋后面是没有桥的,但因为水很浅,水里放了大石块就当做过河的“桥”了,而且即使水大的时候也是可以穿雨鞋或者在夏天穿凉鞋就能淌过去的。总是要先下坡,再过水,然后再爬上去,我记得我家这边下坡的路上是没有石块的,对面的坡是有石块堆砌当做垫脚石的。夏天雨大的时候还会有水从对面的岸上流到河里。冲刷着那些石块。
隔着四户人家的房子后面就有一座石拱桥,是正儿八经的桥,有桥洞的,那是因为它在一条大马路上,而我家后面算是两排房屋中间的巷道,所以没有桥,我们为了省路才总是从河里走,不过雨特别大的时候就不能走了,需要绕道那座石拱桥过去。这些路是去我奶奶家的必经之路,因为奶奶一直是单独自己住,日常家里有好吃的或者夏天买了大西瓜,总要拿一些过去给她。这些事自然是我们小孩儿要做的。那时候小,总觉得如果走桥的话就远很多,所以只要能过河,都是不走桥的。现在长大了突然发现真的是很短的距离呀……奶奶也是习惯过河到我们这边来,除非是靠近桥那边的人家,不然基本上大家都是走河里的。夏天的河里还能看到泥鳅和小鱼。男孩子们总是喜欢在桥洞底下抓鱼找龙虾,据说还有鳝鱼。对那时候的我们而言,桥还是有一定高度的,所以女孩子一般都不会轻易站在桥边上。不过这座桥确是夏天我们纳凉聊天的聚集地,孩子跟着大人出来溜达,大人聊天,小孩儿就在旁边瞎闹。
桥的东面是我们的房屋,桥的西边北岸是大家的菜园子,南岸是农田,夏天种水稻,冬天种小麦。还有一片杨树林,夏天的晚上大家都喜欢去那里找知了的幼虫,我们方言叫“姐猴”。夏天的傍晚桥上总是有很多蜻蜓飞来飞去,所以也吸引着我们这些皮猴子拿着扫帚去扑。晚上就会有萤火虫,我们也会捉,找一个小瓶子装起来,第二天早上只能看到萤火虫的尸体,真是作孽呢。有时候我们还会养蝈蝈,捉蚂蚱也是我们的游戏。因为靠近田地,夏天真是各种各样的昆虫。
菜园子那边的河水就很深了,而且河面也很宽广,岸边很多芦苇,端午节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粽叶。那时候要是不下雨,大家还要用一种工具从河里捞水去浇菜,我记得那个工具的样子却不记得叫什么了,植物的杆子编的,竹篮的形状,两边可以挂绳子。浇水的时候就是两个人一起把它抛下河把水刮上来。
其实这不是河,确切的说是专门修来种田的干渠。
我忘了这条河是什么时候被填埋的,那会儿我是在上大学,放假回来就发现河没了。本来也是已经荒废很久了的。可能是因为气候越来越干燥了吧,没有什么水经过了。种田的人也少了。现在菜园的地方已经是修了路盖了房了,桥自然也是没有了。嗯,那会儿还会在院子里铺一张席,摇一把扇,吃一口井水里凉透的西瓜。很怀念那个时候,下雨天泥泞的土路,夏天很吵的知了声,有萤火虫的夜晚,有这么明亮月光的夜晚。还有雨后被自行车轱辘压的平平的小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