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论文的一点新体会
研究就是写作,写作就是修改,修改要反复多次,改到厌烦,改到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些常识,《不发表就出局》介绍过了。
总结了一点新体会:写论文是个循环往复的创作过程。
一篇论文就像一棵树。主要论点是树的主干,同行评估树是否成材,材质高低,材料大小,看主干。就学术价值而言,实证材料和分析是主根;就现实市场价值而言,解渴得体的文献综述是主根。两个价值的契合度是衡量学术界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逻辑论证是主枝,分析结果的呈示是细枝,文字选择是树叶。
这是静态描绘论文,写论文是动态的生长,从种子开始,从细小开始。每天写几个小时,树就每天长一点。连续几天不写,树就可能萎靡,甚至干枯。天天写,因为不可能一气呵成;天天改,因为不可能一次改妥。
写作修改论文的过程,类似理解艺术品的过程。区别在于,写作是创作,理解是再创作。
伽德默尔说:“解释学的一条规则是,理解整体,必须从细节出发;理解细节,必须从整体出发。这里存在的是一种循环关系,理解是个运动过程,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回到整体。理解,就是在类似绕圈子的循环过程中生成完整统一的意义。”
伽德默尔这段话说透了理解过程。把“理解”替换成“写作”,就明白了写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