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生家庭》感悟之四
1.你的家庭有没有成功解决过成员之间的分歧和差异?请列举两个成功事例。在解决成员分歧和差异的问题上,你的家庭有没有失败的经历?请列举两个失败的案例。为了解决这些分歧和差异,所有家庭成员(包括你自己在内)经历了哪些过程? 失败的案例1:妈妈对奶奶的仇恨 VS 其他人不仇恨 妈妈和奶奶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妈妈对奶奶充满了怨言和仇恨,我,弟弟和爸爸却没有感同身受。后期奶奶年纪大了,妈妈就一个态度不管不问,但是她对我和弟弟也有同样的要求,见不得我们关心奶奶。过年过节或者寒暑假回家,看望奶奶是一个永远不能提及的话题,否则一定是以妈妈情绪崩溃收场。妈妈希望并且强求把她的仇恨蔓延到了我们的身上,在对妈妈的情感和对奶奶的情感之间,我们二者只能选择其一。爸爸表面顺从,私下里还是会偷偷照顾奶奶,但是我和弟弟没有机会。我曾提过过年回家看望奶奶,最终在饭桌上妈妈彻底崩溃,痛哭流涕,数落我没有良心,是白眼狼。。。最后也没能成行,还让一个年过得都不开心,简直像是酷刑。 即便是到了现在,我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偶尔回去看望妈妈,她依然对过往奶奶苛待她的往事挂在嘴边,不停得表达自己的恨意。我跟她说,奶奶已经90多了,你为什么就不能放下呢?是不是奶奶百年之后,你依然要恨下去呢?你不要再跟我们说这些不开心的往事了,讲真的,我都听了不下于几十遍了,你是希望我们和你一样恨她吗?你自己要往前看,要走出来,再纠结下去会让你自己陷入情绪的深渊,不仅如此,你也会把我和弟弟拉进去,你就放过自己也放过我们吧。但是她放不下,她似乎永远也放不下,她曾说过刀割的不是你,所以你不知道我的痛。奶奶是我们家的一个禁忌,永远不要提。 失败案例2:错的永远都是爸爸 高中那几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他们做小生意,带我和弟弟在县城上学,弟弟上初中。妈妈总会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与爸爸争吵,比如给别人东西多了,做事情慢了,把50块钱借给了骗子等等。每一件都是小事,但每一件都会造成至少一天的争吵。常规的操作就是妈妈骂骂咧咧喋喋不休一整天,爸爸一言不发。爸爸缩进了壳里,他把与妈妈沟通的通道关死了。那时候我常常同情爸爸,但是妈妈希望我和弟弟支持她,跟她一起嫌弃指责爸爸。有一段时间,他们经常在饭桌上争吵,妈妈不停得生气,辱骂,爸爸一言不发,偶尔蹦出些抵抗之词,只会让妈妈暴怒。每天的饭桌就是战场,妈妈攻击爸爸防守,偶尔爸爸出击,还会遭到弟弟的攻击。而我,常常保持中立一言不发,因为我同情爸爸,但是我不敢帮助他,我反感妈妈,但是我不敢说出来。有时候我看到弟弟不懂事,跟妈妈一起指责爸爸,实在忍不住了,我会试图阻止弟弟,说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插手。即便是这样,也会惹怒妈妈,她认为我在帮助爸爸,认为我背叛了她!最终家里的矛盾越扩越大,我的心情常常郁闷,无时不刻不再想永远逃离那个家。我厌倦了争吵厌倦了辱骂,厌倦了家庭生活,我想逃离却走投无路。那段时光带给我的伤害是此生最多的,每天都很烦躁、压抑。一方面我对妈妈有愧疚,因为生活不易生活的压力全都背在她的身上,她养育我给我教育机会,一方面我对她有憎恨,我憎恨她让我每天都在情绪崩溃的边缘。那段时间,有好几次我一个人跑出去,跑到附近的山上,一坐坐一下午,与所有人失联,然后发泄自己的痛苦,整理自己的情绪。我真的无数次想逃离那个家,但是每一次都是消化好情绪然后走回那个家。 即便是现在,我也会常常想,如果我还是像初中一样远离家庭独自在外求学,也许高考我会考得更好,人生也会跟现在不一样。 2.请回忆一下,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人曾经发现、指出、讨论,甚至改变过什么规则?这种经历对于整个家庭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妈妈对待奶奶的仇恨情绪,我曾经跟妈妈提出来,让她放下来,让她不要强求我和弟弟,但是妈妈没有接受。最终以妈妈情绪崩溃,我彻底投降告终。那件事情从此成了家里不能提的话题。 包括爸爸的事情,所有的这些经历,给我带来了深深地伤害。加重了我对妈妈的内疚感,也让我的人生底色彻底自卑,我努力讨好妈妈的同时也隐藏了、抛弃了真实的自我,我的灵魂被自己囚禁了。我成了讨好型人格的个体,对所有人都是笑脸相迎,表现得很乐观,大家也都觉得我乐观开朗,但其实我的内心早已荒芜,千疮百孔,我十分自卑悲观。大家都觉得我爱笑,只有我自己知道笑容是为了掩盖伤口。
等到我离家很少再回去以后,我看了一些书,也曾渐渐变得愤世嫉俗,再后来,不断地自我成长修正后,才渐渐变得比较正常,能够正常表达自己,不再消极也不再以面具示人。但我的性格底色已经形成了,悲观自卑将伴随我的一生。每当人生遇到困境,这种生命底色就会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