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逃|去风与星星的故乡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风沙星辰》里细致地描述了他在沙漠里同干渴、同海市蜃楼、同死亡斗争的经历,让人感觉沙漠似乎是一个随时可能吞噬生命的存在。但他同时也让我记住了,在月色下,沙子呈现玫瑰的颜色,沙漠是风与星星的故乡,星星点缀在夜空中,一览无遗。
这样的沙漠是如此迷人,尽管它可能也很危险。于是带着”去沙漠看星空“的美好期待,我的沙漠之行也正式开启了。我想去看看,是否真的如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说,月光下的沙漠是玫瑰色的,想看看在这个风与星星的故乡里,风如何毫无遮拦地闯遍每一个角落,而星星是否会点缀满整片夜空。尽管这些听起来看起来都像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浪漫想象。
#白天的沙漠,见不到一片阴影
沙漠里的太阳尤其勤勉,清早五六点时便天光大亮,才七八点就感觉阳光灼人,而晚上七八点了太阳也依旧高悬空中。所以沙漠里的日子十分漫长,尤其是白天的沙漠,被阳光、风沙和热浪裹挟着,没有任何可以躲身的地方,更让人感觉时间难熬。没有一棵树,一块石头可以挡风蔽日,即便是在帐篷里,风沙和炎热也能轻易入侵,让人无处可遁,只能与这想要吞噬一切的沙漠对抗到底。

下午两三点,正是一天里最热的时间。帐篷外面黄沙莽莽烈日炎炎,帐篷里面闷热难耐不堪忍受。一番纠结之后,我终于决定做足防晒,走到帐篷外面感受沙漠的热情。沙漠里的温度很高,风沙很大,我花了一些时间,才终于徒步到了远处的沙丘上。站在高高的沙丘顶上,金黄色的沙海看不到尽头,大自然的伟岸让我深刻感觉到自己就如同沙漠里小小的沙砾,如此渺小,不知道会被狂风卷到何处。回看我走来的路时才发现,原来我走过的每一步都在沙漠里留下了痕迹,而这些痕迹最终又会在狂风吹袭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想起了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风沙星辰》中写到的:”人类的文明如同一层脆弱的镀金层,一座火山,一片大海,或者是一场风沙,都能将它从此抹去”。

#夜晚的沙漠,一切都变得浪漫
日光逐渐黯淡,太阳不知隐匿在了何处,取而代之的是清冷的月亮。沙漠与天空慢慢变得混沌不清。去汗生凉的清风带走了灼热和燥郁,也让温度迅速地从30度降到了只有十几度,脚埋在沙子里时感受到的也不再是热乎乎,而是凉冰冰的。没有了灼热的阳光和空气,沙漠也变得有些温和可爱。
在夜色的掩护下,我们聚在一起吃着烧烤,喝着小酒,品味着《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爱情,回忆起曾经遇到过的人和经历过的事;我们爬到远处的沙丘上仰望头顶的漫天星光,感慨这是城市里怎么样也看不到的夜空。时间似乎在沙漠深冷的夜里停滞下来了,城市文明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显得如此遥远和虚幻。
这个时候,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需要安安静静地在夜色里,认真地感受这一刻,感受自己,感受过去常常被忽略的自然里细微动静,专注地享受这个专属于自己和沙漠夜晚。

可惜风沙太大,没有机会燃起篝火与同在这个沙漠里露营的伙伴们一起在月光下的沙漠里起舞、歌唱、听不同的人讲自己的故事,否则这个夜晚一定会更加让人怀念吧。
#没有信号的二十四小时
沙漠深处里的露营地远离城市,手机信号在这里若隐若现,捉摸不定。所以在沙漠里的大多数时间,我都没有太多地使用手机,和外界也几乎是处于失联的状态。没有过多地被手机打扰的时间里,与外界的一切信息都隔绝开了。我们似乎回到了手机被发明之前,没有铺天盖地的信息,没有不停响起的手机铃声,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当下,我们都专注地享受着此时此刻。
#沙漠里的顽强生命
来到沙漠以前,我以为沙漠里只会有黄沙莽莽,无论在任何位置任何方向,都难以寻觅到生命的踪迹。但是腾格里告诉我,我错了。
散乱生长的植物点缀着沙漠,有些已经长成了一小片,有的则是孤独地挺立在沙漠之中,让沙漠看起来不再那么绝望。而如果你仔细一些,还能看如丝线一般长长的痕迹,那便是沙漠里的小虫子匆匆爬过时留下的印记。而且这些小虫子似乎是无处不在的,无论你翻越到哪个沙丘,总能看到他们在你的脚边爬来爬去。
这些在沙漠里努力生长的植物与虫子,让人不得不感慨生命之顽强与伟大。

离开沙漠之后,回忆起那个夜晚,躺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上,听着狂风呼啸而过,看着头顶星光点点,我确信,沙漠是风和星星的故乡,我确信,月光下的沙漠是玫瑰色。
© 本文版权归 繁缕Stellari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