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人口结构转型(学习分享篇)
“国家的经济命脉与路线,与其人口结构息息相关。”
「内容摘要」 1. 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是好东西,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 。 2.老龄化下,通过社会结构改革,提升全社会消费率的需求就愈发迫切;提升全社会消费率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能够通过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分化,扩大中产阶级数量。 3.从政策角度看,利率在中长期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伴随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下,国内本土企业净资产回报率下行,中长期货币政策亦需不断宽松,使得利率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相匹配。 4.生育类下行的肇因并非政策,而是现代化,特别是工业化与城市化。 5.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对社会消费的内在影响在于:全社会对生命周期的预期改变。年轻人的预期寿命的提高及未来防老的心态下,更加关心其本身的医疗健康问题,在此背景下健康饮料、药品厂商保健品化、保险等行业的渗透率料将有明显的提升。 6.老龄化意味着净消耗,少子化意味着没产出,那很自然的应对方法就是储蓄(劳动力、生产率、资本和产出能力、财富等)。
1.“人口红利”的本质是“人口借贷”

2.未来五年我国的“人口转型”:建国后的两波婴儿潮“红利”或已濒临“临界点”

3.“人口转型”下经济数量与质量之“辩”:对日本“失去三十年”的再认知
数量不等于质量,老龄化下经济总量下行并不意味着经济质量的必然下行。相反,如果面临老龄化挑战下,政策举措得当,则经济结构或可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质量与国家竞争力亦可在新的维度获得提升。

就日本国内社会与消费结构而言,既然老龄化下,整体内需下行压力越来越大,那么通过社会结构改革,提升全社会消费率的需求就愈发迫切: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效应,同样1元钱分配给穷人能够带动的消费要远远大于富人,因此提升全社会消费率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能够通过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分化,扩大中产阶级数量。

至少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确定的。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角度看,利率在中长期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伴随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下,国内本土企业净资产回报率下行,中长期货币政策亦需不断宽松,使得利率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相匹配。同时,而养老负担日趋加重带来的财政收支不匹配亦将在未来限制财政政策空间,故货币政策也将越来越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
4.“人口转型”下,为何我们对于“鼓励生育类”主题性机会持谨慎态度?

上述各国的鼓励生育类政策的落地后之所以效用不佳,无法改变生育率下行的趋势的背后是有着深刻原因的:生育类下行的肇因并非政策,而是现代化,特别是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方面,工业化社会对科学技术水平的苛刻要求,迫使居民为了让子女适应未来需求,不惜一切代价地提升自己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最近舍友在看《小舍得》,我也时不时蹭了一下,鸡娃内卷真的太吓人,反正我是一边生气吐槽,一边恐惧未来)。这使得现代社会受教育水平急剧提升的同时,也极大地抬高了现代家庭抚养子女的成本,恶化了下一代子女的晚婚程度,从而削弱其生育潜能。
另一方面,城市化在极大的压缩居民居住空间的同时,又极大的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各类费用给市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生活压力,迫使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加大工作强度,如此紧迫的生活使得市民几乎没有时间与精力养育孩子。
5.“人口转换”下,资本市场真正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5.1 “纯老年人”的消费——养老护理、殡葬等行业市场空间扩大
5.2 复盘日本“十倍股”,老龄化心态之下的年轻人消费机遇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对社会消费的内在影响在于:全社会对生命周期的预期改变,这其中,年轻人作为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人群,其消费心态的变化往往主导着某一历史阶段的消费产业变迁的方向。

来,看一下90-00后的养生主义,谁还没有个保温杯了,反省一下。


6.“人口转型”下的应对之策(选了我觉得全文比较有价值的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