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的职业发展路径及上手方法
有一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提到了以终为始,人做事情有个目标执行起来就会知道自己去哪里,就不至于总是迷路或者打圈,也不会每一条路都浅尝辄止。当然有些时候我们无法完全确定自己想要的目标,但不妨先走走看,不接近不了解,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采购的职业发展目标主要有三类:
1.采购总监,供应链总监,与采购相关职能的经理等。
为什么没有写职业经理人呢,因为周围做到采购总监的比较多,有的Title已经是VP兼全球采购总监,但是说白了,还是采购总监,做的就是供应链的事,没有达到职业经理人的标准。
2.自己创业,开厂,贸易公司。
毕竟在一个行业摸爬滚打数年,人脉、行业、人才、资金全齐了,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各种酸甜苦辣,经历丰富的人生,往往不鸣则已,一鸣冲天。
3.转向咨询行业,做高大上的顾问、白领、金领,出入各种高档写楼,专业PPT,出来混,靠脑,靠嘴,靠手。
回到现实身为一个采购,干一行爱一行专业一行,采购都需要哪些能力。职业技能主要是围绕着五个目标,QCDSL(Quality,Cost,Delivery,Service,Legal)。为了完成这5个目标,我们要有旺盛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以及思维的逻辑性来学习以下知识,这个分类不是固定的,经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这是我在实际中对我比较有效的分法。
1.熟悉自己公司或者是自己所采购的产品。从原料开始,到加工工艺,到检测验收。
原料:用的是什么,哪里买的有什么性能,可替代么,对于原料有没有必要建议公司做远期,需不需要备货,要不要协助供应商备货,有多少产品多少供应商用到这个原料等等。
加工工艺:产品的工艺是什么,可不可以替代、备用。设计的有没有不符合工艺特点的缺陷,需不需要反馈协调,加工所用的设备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选型,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检测:使用了什么样的工具,产品达到什么样的精度,都需要什么样的过程管控来达到这样的要求。产品在运输等环节中哪些能够改变质量属性一定要留意。特别是出口到印度等地的产品,小心再小心。

根据自己的产品可以给供应商做个分类:战略供应商,瓶颈供应商,杠杆供应商,一般供应商,在此基础上每个类型中可以分类:优先供应商(Preferred Suppliers)、考察供应商(ProvisionalSuppliers)、消极淘汰(Exit Passive)、积极淘汰(Exit Active)和身份未定供应商(Undetermined)。当然不是每个类型中都包括这几种。这样对于不同的供应商就能够采用不同的策略,当然我的建议是不论对哪类,以诚相待,踏实做生意才是根本。
2.熟悉质量与工厂管理相关的所有。这其中就包括了精益,六西格玛,SPC等工具,工具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规律性的事物和发现问题的本质,以此来不断的进步。
精益粗犷点说是4个合适与4个合适之间的协调,合适的物品以合适的量在合适的时间到达合适的地点,其次是整体监控这四个合适的改进。
六西格玛 是关于DMAIC,Define(定义),Measure(测量),Analysis(分析),Improve(改进),Control(管理),每一个涉及到多种方法,比如怎样定义问题,测量过程中数据的有效性问题,分析过程中的头脑风暴,改进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和其他部门的利益协调,最后是用怎样的管理方法维持这个改进。
SPC就是用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来从事前、事中、事后来保证产品质量。
还有其他方法,比如5S等。整个过程就为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学问有深度有广度。
3.物流、库存、计划、外贸进出口等知识。物流指浅意物流,单指包装运输等,这其中就涉及到各类包装,运输周转箱,折叠笼箱等,叉车,运输车辆吨位,路况时间调度等。
库存与计划,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的占用,这个问题涉及到JIT,精益,采购计划前置期,补货周期。库存就是资金占用。再大无畏的企业家,也得为库存着急。你要懒得说太细,那就找捷径,继续,别嫌麻烦,富士康、ZARA和可口可乐,也画个图,最好是曲线波浪线,别搞水平直线,要死人的。画这图,要有库存警戒线,要跟采购前置期遥相呼应,要有补货周期。建议讲ZARA的例子,必须有Uniqlo做对照,能拉美邦及Me&City 垫背,也喷李宁和晋江系几句,更好。
外贸知识了解
要了解报关的艺术性,各类专业的术语,比如B/L 海运提单 Bill of Lading B/R 买价 Buying Rate。CIF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付至(……指定目的港)等。还有很多,可以找本相关书籍混个脸熟。还有就是要积累,什么能出口能进口,什么不能出口不能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