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关键—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之所以作为最后一个关键认知,是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长期主义才能超越危机。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笃定,因为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性需要依赖稳定的价值观,也就是长期主义。 ——陈春花 《价值共生》

这是国内知名管理专家陈春花新书中关于理解数字化六个关键认知中的一句话,对于普通人,想在人生之中留下或浅或深足迹的人,不亚于一项真正的人生指南。

未来变化太快,是否有暗礁?是否有机会?没有人能够准确的预见,想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性,密码就是自己要有稳定的价值观。
这几年,我坚持在知乎上写东西,大概写了100万字了,还有个账号阵亡了。作为一个在体制内基层工作的我,分享了很多体制内自己的洞察,心得,完全没有意料到会有那么多人关注。
我帮助了很多新进体制内的基层公务员朋友,比如怎样处理与领导的矛盾,比如上台讲话应该注意什么,甚至还有怎样找借口不参加党史歌咏比赛的。

但是,在我很年轻的时候,不是这样的,总是这搞搞,那搞搞的,被有人说存在着冷热病。
头脑发热就多做,心情不好就爱理不理的。
现在自我剖析一下,对未来有太多的期待,把自己设定过高,没有认识到世事艰难,没有考虑条件和可能性。
真正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是,自己在遇到重大挫折之后,闭关反思,走路反思,靠着那么一丁点自信,拾起笔,开始写,开始在文字中寻找自己,在越写越多的时候,看到走得歪歪扭扭的自己,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在年轻的时候,就那么的鲁莽,那么的没有定力?
说有诱惑都是借口,还不是自己心里存在着幻想。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平凡人,真正让我们清醒剂的是:人的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几件事情都很不容易。
而要真正的做好,非得长期坚持下去不可。
不过,在身边,常常有人像我过去一样,每天都在思考若干个项目,每年都在失败若干个项目,第二年说再战江湖,何苦呢?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
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后来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在网络上专门开了一课:在互联网环境下日记的新写法。
有人报名学了之后,像我一样在坚持写反思和总结。
即便我们常常写自己,反思自己,在未来就一定成功吗?
我想,答案依然是不确定的,但是可以真正提高成功的概率。
因为依照着科学的方法前进,必然性就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