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环境下的成长秘诀——长期主义的认知能力
长期主义,是陈春花教授的最新力作《价值共生》一书中提到的,数字化时代需改变的六个关键认知中,最后一个关键认知。

陈春花教授解释:“为什么需要长期主义的认知能力?因为长期主义基本假设明确认同一下三个答案。第一,企业与环境是一种共生关系。第二,用整体论认知世界。第三,能帮助企业确定自己的组织使命是对世界善良、敬畏和付出,这也是企业的能量来源。”
其实我们小到个人、公司,大到国家民族,都需要长期主义的认知能力。
首先是与环境的共生关系。所谓共生关系,就是互为主体的关系,不是主客体关系。
关于主体地位,先来举个例子。在教育学上,我们如今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因为之前在应试教育下,“教”一直是教育的中心,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由“教”向“学”转移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变成互为主体的关系,改善了教与学相互割裂、冲突的状况。
在个人成长或者企业成长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不追求互为主体的关系,只能被动地被环境牵着鼻子走。
第二是用整体论认知世界。当前社会环境瞬息万变,今天这个很火,明天那个很吃香,身在这个不确定环境中的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
第三是确定自己的组织使命是善良、敬畏和付出。
这一点我认为是长期主义的核心意义。浮躁的时代总是让人想要追求快,因而有人会为了快而迷失自我,做出一些有悖初心的事,看似迅速取得了成功,但这个成功往往都是假象。
只有抱着善良、敬畏和付出的心,脚踏实地向目标前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然后用整体论认知世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肩负善良、敬畏和付出的使命,这样才能将长期主义奉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