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感恩母亲
(网络转载)
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当中,都有一位无比重要而又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我们的母亲,就连佛教中的圣者也不例外。今天,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佛教历史上一位比较“特别”的母亲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01、
迦旦遮罗是荷罗国一位富人家的奴婢,地位卑微,生活困顿。遇到佛陀那天,她正在一个井边汲水,远远看到一队僧众走来。
迦旦遮罗没有供养僧人的习惯,然而,为首的那一位出众的比丘(佛陀),却有着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让她目不转睛地盯着看。
往昔的业力犹如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种子,一旦因缘和合,自然会开花结果。当迦旦遮罗看清佛陀的相貌,习气便让她的行为跨越了世俗逻辑,她扔下主人家的水瓶,不顾一切冲向佛陀,嘴里喊着:“我的儿子啊,我的儿子......”
一旁的阿难正要上前阻止,却被佛陀示意制止:“让她过来吧,她确实是我的母亲,倘若不让她拥抱我,这位老妇人会当即死去。”
这就奇怪了,众所周知,佛陀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和王后摩耶夫人的儿子,出身高贵,且不说和这位老妇人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要说八竿子打不到一条边上,也不为过。
然而,佛陀告诉僧众们,迦旦遮罗虽然不是自己今生的母亲,但在过去五百世中,确实与自己有母子缘。那时候,她因为吝啬的习气,不但自己不肯布施修福,还经常阻止儿子(佛陀的前世)布施,一直过得贫穷苦楚。
不但如此,迦旦遮罗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气,就是嫉妒、傲慢。无量劫以前,她曾经出家为比丘尼,荣幸地成为比丘尼的首座,但却因为辱骂了一位证道的比丘尼,感召五百世身为奴婢的恶报。
02、
作为她的儿子,佛陀在那五百世中没有少吃苦头。
就像所有谋生困难的人一样,无论迦旦遮罗的儿子(佛陀的前世,下同)怎么拼命工作,他始终赚不到什么钱。为此,他“铤而走险”,和一些商人出海寻宝。那个时候,海中固然藏着世所罕见的宝贝,但想要获得它们,也困难重重。简陋的船只面对恶劣的天气,只是最初级的挑战,随时会出现能够一口吞掉船只的摩羯鱼,才是海上挑战的标配。更别说,宝贝的周围常常围绕着罗刹鬼,万一拿到了龙王的宝贝,更是不堪设想。
我们不知道迦旦遮罗的儿子在这一路上到底经历了什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关爱之情极为深厚,否则,不足以支持他去冒险。
他料想,等自己带着奇珍异宝归来,一定能够给母亲带来富足的生活。岂知,此刻,迦旦遮罗因为业力成熟的缘故,被强盗掳走,卖到别的国家做奴隶。当他好不容易带着许多无价之宝风尘仆仆归来,只剩下空空荡荡的家.....
尽管在过去五百世中,类似的情形总是一再出现,但迦旦遮罗的儿子十分孝顺,从未出现厌烦的心理。
唯一可能会让他感到些许闹心的,是迦旦遮罗悭吝的习气,她不但自己不布施,还经常阻止儿子布施。这样一来,母子二人更是长期深陷于业力的漩涡中,难以出离。
03、
迦旦遮罗其实很像我们世俗之中的母亲,由于无明的缘故,有时候,她们会用造业的形式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比如,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拼命杀生。或者为了给孩子积蓄更多钱财,处处贪便宜。
除了表现形式,和业力程度的不同,迦旦遮罗其实和许多普通母亲一样,因为自己饱受贫苦的苦恼,所以,不希望儿子在钱财上有所损失,才不肯让他布施。
但谁也不能否认,她的心在饱受匮乏之苦的同时,也同样对儿子饱含着丰富的爱。
这世上虽然没有完美的母亲,但我们却可以练习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慧眼。不管母亲们习气如何,智慧的孩子总能发现母亲的恩慈。就像佛陀在《父母恩重难报经》中对世人说的那样:
母胎怀子,凡经十月,甚为辛苦。
如斯重苦,出生此儿,
更分析言,尚有十恩:
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
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
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
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
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悯恩。
04、
更别提,我们这具无比珍贵的暇满人身,是经由母亲给予而来,没有她们的付出,我们又怎能站在黄金地上,修持解脱之道?
正是因为如此,佛陀在《杂宝藏经·佛于忉利天上为母摩耶说法缘》中说过:“救度父母,有极大的功德,我因为救母,世世没有障难,于是得以成佛。”自古以来,许多古来大德都将报父母恩作为修行重点之一,成就了自己的证悟之路。
迦旦遮罗的儿子是如此。婆罗门女和光目女(地藏王菩萨)也是如此。
05、
借用网络上一句流行的金句:妈妈不仅仅是妈妈,妈妈首先是她自己。一位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前,首先也是一位普通人,但恰恰是因为她们也有着凡夫俗子贪生怕死的习气,却选择冒着生命危险生下我们,其恩德就足以称之为伟大,更别提在照顾孩子成长中的种种付出。
就像当下自在老师所说的那样:“从最近的母亲开始,以全宇宙来修持你的心。如此,诸佛的心意将融汇于你的掌中。”
迦旦遮罗最后在佛陀的度化下,于这一世出家,并且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从此永脱生死苦海。身为往昔世的儿子,佛陀真正完成圆满的孝道,今后,迦旦遮罗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方,都不会再遭遇任何苦厄。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必然首先从慈悲身边的人开始,去包容这位生命中恩德厚重的人,从点点滴滴中照顾她的生活,乃至帮助她看到生命的真实意义,从而走向回家之路。
这才是一切善法中最大的善,这才是真正的孝亲。
母亲节,对佛弟子而言,是带着感恩之心行孝道的好机会。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的孝,以爱去礼敬母亲们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