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早餐及其他
这次去青岛三天,七号中午到,九号下午离开。
因为是陪着四个老人,只有早上七点到九点有时间自己出去走走,晚上陪老人回来已经累得哪里也不想去了。连着两个早上去市南和台东吃早餐逛菜市场。八号七点多去了市南区吴兴路上的梁记甜沫肉火烧,这一带是老市区,房子大多是80,90年代的老公房。这些房子都带着特定的时代印记,在任何一个城市都能一眼认出来。从早餐店出来一路走过巢湖路,洞庭湖路,鄱阳湖路,高邮湖路一直到江西路。经过幼儿园,菜市场,小学。幼儿园和小学像是最近几年新修或改建过的,只有菜市场和居民楼保存着八十年代的外貌。坐落在小区夹缝间的菜市场不大,是一个半露天的市场,各家摊位顶上搭的瓦楞棚子,走道是露天的,只有一片片的防雨布半遮半掩,地面是水泥地,边沿还有几段土路。非常简陋。一眼就能看出当地特色的是市场里的海鲜和叫卖的声音,亲切的山东话伴着排列整齐的一条条一米多长的肥硕的鲅鱼,大红盆盛着的八爪鱼和蛤蜊,这是青岛的菜市场就不会有错了。七点钟菜场已经非常热闹,一天的繁忙从菜市场开始了。幼儿园和小学门口老师已经站在门口开始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一路上多是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从这些小路出来来到江西路这样的大路开始看到更多的上班的年轻人 。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去了台东步行街,三两个清洁工人正在清扫凌晨散市的街道,空旷的街道到处是夜市留下的垃圾,工人用扫帚和水枪轮番冲洗。台东街道的大楼都涂上了浅蓝或浅绿的水彩色,画上了图案。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前看上去有一点末世般的魔幻。六点二十的大街除了清洁工人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一直拐到海鲜批发市场外才开始热闹起来。台东的蔬菜海鲜批发市场应该是市区最大的一家批发市场。据当地的司机讲,市区的星级酒店和各个菜市场大多都是从这里批发的。批发市场西侧和北侧一溜排开的馒头包子熟食店,带着面粉香的山东大馒头台冒着热气, 东步行街的商店延伸到周边的小道,就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开来,再走远一些才是安静的居民区。那家有名的老方馅饼就在居民区的楼下。
说到早餐,青岛的早餐以包子,火烧,锅贴,油条油饼为主,搭配甜沫,豆浆。馄饨在早餐里并不多见反倒一些馄饨店到下午晚上才开。甜沫可以算是青岛早餐的一大特色,玉米面糊糊里加上点青菜海带丝花生豆干,其实是微咸的。和青岛的白花蛇草水一样,喝不惯的大有人在,爱喝的第一口就喜欢上了。个人觉得甜沫比北方的糊辣汤和咸豆花更可口健康。青岛早餐里的包子,火烧,锅贴的馅料也很有特色,有海带豆腐,茭瓜鸡蛋,芸豆肉,这些都是在中国的大部分省份见不到的。
台东的老方馅饼是和上海的阿大葱油饼一样鼎鼎大名的小店,从六点多开始排队,不到七点人已经排了二三十米。老方馅饼只有肉饼和素饼两种,跟大多数地方的馅饼不同,老方的馅饼其实就是油饼里夹着馅料,再放到油里炸。这样的油饼没有不好吃的道理。一个两室一厅的民居改造的早点铺,狭长的厨房间里四个人在和面拌馅炸馅饼一条龙作业,其中一个人还兼收拾碗筷擦桌子。两个朝北的房间是用餐的地方,满满当当塞满了食客,不时有人一个手端着一盘馅饼一手托着甜沫走进屋子等位。老板(老方)和老板娘在入口的小厅里收钱装盘。食客在小屋里边吃还边议论着印度的疫情和台海局势,真正是位卑不能忘国忧。
梁记甜沫肉火烧是一家连锁店,全市有三家。我去的是吴兴路这家,也是开在居民楼下。吃客没有老方家那么多,但是除我之外都是本地客。肉火烧更像馅饼,有纯肉馅,海带豆腐,芸豆肉,素三鲜。挑了海带豆腐和纯肉,味道都好。
孙平大包也是连锁店,以包子为主,他们家的素三鲜和茭瓜鸡蛋味道好极了。这次来青岛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尝尝青岛的锅贴,野馄饨。留着念想作为下次来青岛的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