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生活之养花记
早些时候,对养花养植物是无感的。总觉得植物嘛,没什么感情,不会与人互动,成长的过程又慢,毫无激情可言。哪知这几年忽然转了性,开始对一些花花草草起了兴趣。陆陆续续从超市里、花店中搬来不少种类各异的花草,像蝴蝶兰,绿萝,吊兰,金桔,绣球,龟背竹等等。无奈刚开始虽然有心,却很无力,养的花草要么是一次性结束生命,要么被我浇水太勤送去西天,或者不懂管理无法让它们长寿...
悉数下来,这几年亡于我手的花草有蝴蝶兰,金桔,绣球,小仙人掌,捕蝇草等。曾经一度让自己开始怀疑,我到底是爱花,还是爱弄死花。幸运的是,超市与花店好的植株一般价格不菲,加上前几年处于穷学生的状态,实在也阔绰不起来大把大把的把钱撒在花植上。于是乎,从养花草又拓展到了种菜。从超市或建材市场买些便宜的大盆子和土,再趁每年打折时买些种子,要是想省钱,甚至去朋友家“薅”一些种子拿回来种。当时愿望挺丰满的,那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到盆土中小芽破土而出,又顿生怜惜之情,一边幻想着小芽长成小果树,一边又在天人交战不忍摘了果实。哪知没过几日,小芽苗就弃我而去,徒留我一人在那伤心。
就这样糟蹋了花植好几年,也陆陆续续有了些心得,那就是:太劳神的不养,太娇贵的不养,太多花粉的不养(要顾虑到太太的花粉过敏体质)。加上这两年有了些成功的案例,大致上也摸到了些照顾某些特定植株的门路。现在窗台上仅存的花草大部分为颜色各异的蝴蝶兰,一大盆绿萝,两盆吊兰。
蝴蝶兰早期算是我心中的痛。十年前刚来德国时,发现这边拜访朋友时总是带点诸如一瓶葡萄酒,一盆蝴蝶兰之类的小礼物。搬了几次家请了几次朋友之后,也陆陆续续数盆蝴蝶兰在新房里安了家。哪知我早期完全没有养花经验,蝴蝶兰过了一次花期后误以为已经死了,好几株都被我送进了垃圾箱。再后来看到别人家的蝴蝶兰开花娇艳可爱,不由得对花的主人表达了羡慕之情。在他惊愕的注视下,我这才知道了蝴蝶兰可以一直养下去,照料的好,每年都能给你来上好几次娇滴滴的小花朵。在与其讨教了下养花经验后,我满怀信心的从超市弄了两盆。过了几个月以后才知道那都是别人家的花。自己的蝴蝶兰不是浇水太多烂了根(当然也有勤劳的女儿的功劳),就是叶子发黄以光速归西(后来知道是直晒太阳了)。
不过好在咱们博士也不是白念的,查找信息,快速学习的能力还是有的。如今信息社会,网络上养花视频教程一找一大堆。在油管上关注了几个养花老大爷老太太的频道后,养花的自信心又再次膨胀起来。经过周密的准备,我知道蝴蝶兰不喜直晒,喜潮湿,然而太多水又不利于根部呼吸。培土也有讲究,水苔类的或是树皮类的均有不同。还有就是得依据房间的湿度定时给它“泡个澡”。开过花的枝需剪了,这样才能保证营养不会浪费...
一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趁着超市蝴蝶兰大打折,购入一盆“白菜兰”(因价格如白菜般而得名)算是练手。从超市买回来后细心的给它换土,减去烂根,然后在根部用小石子为基,保证了其呼吸性,同时再加一层树皮土,这样也能锁住一些水分。每两个星期给它“泡个澡”。刚开始一个月没什么成效,不免让人有些颇受打击。然而事情的转机出现在那一缕绿色的小叶子的出现。在坚持了几个月之后,这株当初奄奄一息的“白菜兰”终于重新分枝开花。就这样书房的窗台也成了我的实验基地,尝到了甜头的我在每次超市购物时都会关注下有没有“白菜兰”卖,看到株颜色不同的就立刻购入,很快窗台上就摆满了各色的蝴蝶兰。就在几个月前,一株小兰上生出来小小兰,那时的成就感顿时到了顶点。时不时的我就喜滋滋的和太太炫耀我的成果。

细想下,养花就像做项目。立项的时候,总归要弄明白项目的内容,所需的资源,实施的步骤,然后再具体到用什么土,怎么浇水,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它又有哪些特性。
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还记得国内念研究生的时候在北京某大商场买了一个薰衣草的小套装:几颗种子,一些培土,一个精致的小花盆。买回来放在书桌的案前,每日精心的护理,定时用像素差的可以的诺基亚拍照。就这样坚持了小半年,近两百多天,完整地记录了种子萌芽到开花的过程。现在回想,才知道自己当时坚持的并不是养花,而是对自己未来的追求。那时正值毕业找工作之时,苏州,常州,南京,杭州,半年内跑了不少招聘会。那时也是准备留学材料之时,各类留学宣讲会更是场场要赶上。半年下来,却终归一无所获。每每自己想要放弃的时候,看看案前的小花,想想自己对它的坚持,也就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自己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