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人性
一切发展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有益于人性健康发展。人性不能健康发展,一切发展不但没有积极意义,还一定会破坏人性。
那么,什么是人性?狭义的人性可以撇开人具有的动物性,还要注意人性随着时代、阶级、贫富、宗教、社会环境而产生的特殊的现象,除此之外人性就包括博爱、同情、理解、宽容、勇敢、诚信、正义、公平,这些属于高尚人性的内容。
这里尤其要强调父母子女之爱,以前人们总是认为儒家的父母子女之爱是从等差上要求的,由父母子女之爱推己及人,其实不仅如此,父母子女之爱还是培养人性的方便不二法门,求忠臣必于孝子之家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一切的宗教、学说、制度、政策、科学都要关照人性。尽管人性衰败是必然趋势,但关照人性仍是发展的终极目的,而且人性越衰败,越需要关照,不然人还有什么价值呢?
而人性是具体的、细腻的、敏感的,破坏起来很容易,不经意间就破坏了,所以关照也要具体、细腻,充分考虑它的敏感性。
人活着是硬道理,因而要有饭吃,有衣穿,能繁衍,但这仅是满足人的动物性,动物性不是人活着的目的,只是条件。人活着的目的是追求高尚的人性,这是更硬的道理。
所以关照人性不能只达到这个层次,而要达到高尚的人性这个层次。通过关照,培养博爱、同情、理解、宽容、诚信、勇敢、正义、公平的人性。
关照可以是宏观的,但一定要达到微观。宏观容易流于形式、表格数字化,缺乏温度,显得生硬,有益于人活着的条件,对人活着的目的益处不大。而微观直达心灵,淡化形式、表格数字,一切发自内心,因而具体、细腻、温暖。
最忌讳的是把关照作为手段,其目的是业绩、利益、名声,甚至显示自己的仁慈、高贵、高尚、超能,这不但不能起到关照人性的积极作用,反而引起人性反感,愈发的破坏人性。
关照要对照效果不断地反省,反省关照目的、反省关照方式、反省是否发自心灵,逐步调整,达到真正起到关照人性的作用,使人性健康发展。
人性健康发展与否是可以检验的,一良知检验,一纵向比较检验,一横向比较检验,而忌讳强行主观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