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周志强老师课堂纪实
引:假期旅游与《摩登时代》
异化(ENTFREMDUNG)
- 卢梭:人类脱离自己原有的天性,并在社会形成过程中逐渐扭曲,最后变得无真实性的可能
- 黑格尔:世界由绝对精神组成,与绝对精神违背则产生异化(在一个充满宗教愚昧崇拜的世界,秉持科学则是一种异化)
- 青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影响,他借黑格尔的概念,描述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在马克思死前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这个词)体系劳动过程中自我丧失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我们与”活着“的动物相区别的地方。劳动既是满足肉体需要,也是表达人类独特的创造性。
”我的初恋是一个新加坡的长跑运动员留学生,她在篝火旁跳舞一下子吸引了我“”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绽放自己的时刻“
异化: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类的东西;人类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动物农场?)
- 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劳动者在生产线上往往只能生产产品的一部分,产品似乎和人分离了一样;
- 生产过程与劳动者的异化:工人变成了机器,只是单调重复着无意义的动作,劳动者的手仿佛变得不属于自己似的;
- 人的类本质与人的异化:劳动对工人来说变成了仅仅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而体会不到身为人的主体性;
-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工厂里的工人们只是为了工作的目的而在一起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社会连接
同时工人阶级面临这双重剥削:作为生产者的和作为消费者的剥削
但是尽管如此,”奴隶比奴隶主更需要奴隶制——黑格尔“,工人之间只是单纯的博弈关系,互相倾轧算计,讨好权威,所以革命化的马克思喊出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汉娜·阿伦特:labor 与 works 是不一样的,应该把labor 换成 works.
- 马克思所讲的”劳动“,乃是人的生命力量的证明,是人类创造世界的”类本质“活动;
- 然而,在资本主义时代,”劳动“丧失了人的创造性和丰富性的证明的意义——正如阿伦特所分析的,”劳动“变成了”工作“,丧失了价值创造的人的内涵。(八卦,阿伦特与海德格尔vs波伏娃与萨特)
如今劳动者的面孔:富士康的”妇科病“。异化使得人们只能在吃,住,通奸中享受到快乐。
”异化“造就”主题错觉“(实际上,异化使我们产生幸福)
- 虚假励志(只要我努力,有一天我也会当老板)(《树先生》)
- 恋爱偏执(《私奔》)
- 工作耻辱(刷马桶的刷子刷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