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地图
查看话题 >重回川西
算起来,我也有三四年没有去过川西了。上一次还是在成都的时候,国考笔试过后的一个周末,冬天,去了毕棚沟,算是川西边缘的地区,白雪覆盖,除了山顶上,也不算太惊艳。

曾经以为自己不太想去川西了,因为去过好几次,依次走了九寨沟、康定、折多山、新都桥、塔公草原、丹巴、稻城亚丁、毕棚沟这些地方,该看的雪山、草原、海子、旷野、白塔、经幡、转经筒、藏寨都看得差不多了。可是我低估了时间,还有疫情对人的压抑,三四年过去,我又想去看看了。以下旧年照片一赏:


















这次安排了一个比较短的行程,全程四天,路线依次为雅安-康定-新都桥-墨石公园-八美镇-惠远寺-雅拉雪山-塔公草原-折多山-乐山,原路去原路回,一千多,不到1500公里的里程。五一节提前了半天走,4号回,基本避开了人流大潮,除了折多山堵了一个多钟,算是通畅了,毕竟这个五一2亿人出行,我已经很满足了。
雅安是第一晚住的,很闲适的一个西南小城,桥边一个土菜馆吃的饭,蚂蚁上树和簸箕烤鸭味道都不错,四川夏天再普通不过的藤藤菜也炒得爽脆好吃。吃完了就沿江散步,时光温柔,身心放松。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路边吃了碗粉,七点多就上了高速,继续西行。
大概在泸定前后,看到了此行第一眼雪山,赶紧拍下来。

到了康定,更是一路向山而行。城市路边就看得到雪山,康定如此,丽江亦是如此。

真正开始翻山的时候,风景愈发美了。




云越来越绚丽夺目,咔嚓个不停。



逐渐攀至记忆非常深刻的折多山垭口,爷青回。

当年只修到经幡处的石阶,现在已经蔓延到最高顶处了。画面右边山棱处蚂蚁点大小的人影,不知道大家看得到不。折多山口,人来人往,时光数载,白塔依旧。

翻过山口,就是远处大山上和记忆中一样的康定情歌。



从折多山上翻下来,前行二三十公里,就逐渐接近了新都桥。

我真的很期待新都桥的。记忆中的新都桥,两边大山大开大合,中间河谷水清树翠,一条干净平整的的柏油公路沿河谷延伸向远处。溪水边,草场上,牦牛悠闲地啃草,漂亮的藏式民居星星点点地分布其间,云朵很白,阳光像金子一样洒下来,跟着客栈藏族女主人从小路去地里挖晚餐吃的土豆,遇到一旁的小孩,告诉我们他们就快开学了,暑假仅一个多月,但寒假却特别地长。傍晚出去散步,不仅围观了邻居正在办的本地藏式婚礼,还意外地收获了日照金山。总之,那是一个很美很美,尚保留着原本藏族小村生活气息的地方。
而现在的新都桥呢?我没有拍一张照片。路两边被仓促建起的藏式酒店、餐馆、加油站、商店围得严严实实,偶有缺口的地方正在建房,工地一样嘈杂。很难相信,仅仅不到8年,商业气息迅速地卷席了这样一个高原净土,让它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城镇,一个设施齐备的318补给站,一个充满商机和钱景的旅游名地,唯独不是当年的新都桥,那个安静恬美的高原小村,永远地消失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很多地方,甚至我的家乡,但没有哪里能让我这么心痛,也许是它过去实在太美。我想我再也不会来新都桥了,这是一个让我难过和失落的地方。

车开到了塔公草原。当年在这个坡上,遇到了与其说是在卖东西,不如说更像是在草地上铺了毯子聚集闲聊的一群藏族人。在他们那里买了很酸但奶味浓郁的酸奶团子(我自己起的名儿),拍到了天空盘旋的鹰,自由地在草地上散步、打滚。如今呢,修了停车场,修了木栈道,拦起了木栅栏,马队推销体验骑马,停车场边一大圈那种景区通用、简易搭起的售货木棚子,塔公草原变成了塔公草原景区。没有买票进去。就站在停车场上,把镜头拉近放远,避开人潮和一停车场的车子,拍了几张能发朋友圈的漂亮照片。
有时候觉得挺矛盾的,有时候会想让这些美丽的地方保持淳朴,在中国旅游来说,商业化仿佛就是一个贬义词。有时候会想,凭什么就为了满足你对秘境的幻想就不让人家开发,当地人还不是有追求脱贫致富的权利和向往。或者是否是我去的地方太少,这些地方开发的方式大多过于粗暴简陋,让我直觉地抵制商业化;或许这二者其实是可以兼顾,可以平衡的。我不知道,或许以后会更了解一些。



又太晚了,每次写游记才开个头,就不知不觉地夜深了。最近忙,力争明天更完,也可能再下周延安回来后才有时间。总之,一定会完成不会坑的。
---------------------------------------------------------分割线
从离开塔公草原开始,渐渐开阔,心情也逐渐愉悦了起来。

然后到了墨石公园。据我观察,附近其实都是这种灰黑色岩石地貌,只是这一片不知为何,裸露出来得最多,墨石地貌最为集中。石林看过重庆万盛和云南昆明的,但是墨石公园的石头颜色最为特别。网上有人把它称为地球上的外太空,身处其间,还是有那么一点那种意思。

牛头骨堆,不知是不是出于什么宗教祭祀的含义,在八美住的旅馆杂乱的停车后院里,也有一个牛头骨。

藏区无处不在的鸦鸦。




晚上住在了八美镇上,推开窗户,后山上刷的巨大藏语经文。

第二天又是一大早就开始往惠远寺赶。路上没什么车,风景特别好,逐渐迎来本次旅行的高潮。



车行半路,眼前突然出现这样一幕,早晨的阳光照进山谷,在巍峨的大山上形成了奇妙的光影,像电脑屏保那样完美的画面。特别震撼和激动,这是第一次去川西的时候,经常感受到的情绪,但人往往在重复中就会产生麻痹感,这样的激动在这次旅行中还是第一次。觉得好美呀,忍不住停车拍照。

就在这个草坝子上,转一个方向,马上又是另一种美景。



车往前走了小几公里,出现了小河,画面就变得秀美了很多,有了一点过去新都桥的画风。

从山里出来,眼前出现了大片辽阔的土地,一条大路笔直地通向远方,路的尽头就是惠远寺。

寺门口,一眼望不到头的白塔,洁白庄严。

寺庙是不收费的,进去刚好看到附近的居民老奶奶来寺里转经,这是当地藏人的日常。

寺庙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是当年雍正皇帝下令修建的。寺里的建筑都很精美,不是那种粗制滥造、或带点藏族元素应付观光客的,是原汁原味的藏式建筑。




黄色这一栋是惠远寺的主体建筑,它的周围方方正正的二层小楼,围出了一个广场。

不知道是不是高原植物不太生长,所以建筑的颜色都很鲜艳,民房的配色都觉得很好看。



寺院的喇嘛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要给介绍寺庙的历史和内部陈设。说实话,心里有点突突的,但是其实是一个言行得体的僧人,认真地给我们讲解,全程也没有暗示明示或者强迫捐香火钱,让人觉得舒服,最后自愿地扫了大殿里的二维码捐了。

大四合院两边都是这样的房子,莫名联想到了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林场小屋。


从寺里看出去的山也很有气势,是旅游宣传片里川西高原的感觉了。


离开惠远寺时,为了不走回头路,抄了一条小道,没想到又是意料外的美景。
风景出现在山顶垭口处,那种辽阔,该怎么形容呢?无尽的旷野,苍茫的大地,没有什么能够遮挡你的视线,天地之间,人仿佛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








转过山头,雅拉雪山开始进入视野,我真的,从山上到山下,从远到近,差不多的角度,谋杀无数菲林,并且,我一张都舍不得删!






唯一给大家的建议是,大家就在山上观景台,景区大门口看看就得了,不要买票进景区不要进景区!雅拉雪山景区以前是原生态的野景点,去年开始开门营业,门票加观光车总共是150元,但所谓景区,他们唯一做的就是修了一条柏油路通到了山脚下(收门票之前自己也就可以开车到山下好么,唯一区别就是路烂点儿),完全没有基础设施和服务可言。
五一假期期间,我们去的时候,门口排队游客可能就百来人,我还在觉得自己机智,人流量可能不到九寨沟稻城亚丁这些热门景点的十分之一。结果,就这一丢丢的人,十分钟来个小巴车,再过十分钟来个更小的观光电瓶车,再过十分钟好不容易又来了一辆,好家伙人家还停在门口不走了,司机是去吃午饭了吗?最后硬生生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就这样,工作人员还说,节假日去康定机场借了车请了外援的。emmm…一言难尽。
好不容易上了车,拉到了山下游客中心,那游客中心没个维护秩序的,商家搭帐篷营业,指示牌是手写的,游客乱窜,不远处的马帮拉客,柏油路上马屎一坨一坨的还有味儿,大喇叭里一个劲地喊说上山就没有厕所啦,要上厕所的赶紧就在这儿上吧。我真的,从没见过这么混乱的景区。
不要嫌弃有马粪的柏油路,很快这路也到尽头了。从上山开始,坡多陡,结果连个栈道连块石板都没铺,全是干燥版泥石流现场般的砂石山路(我甚至觉得那不叫路,就是人马把植被踏出来的空隙),风一吹,马一过,巨大的灰尘立马扑你满头满脸。
我拦了一个下山的小姐姐,她说上山全是这种路,她慢慢地走了快俩小时,还没到第一个景点的地方,于是就下来了。高反加重的我,一听到这,果断转身掉头,那150就当我做慈善了吧,好歹拍到几张雪山近景。
哎呀,不说了,大家深刻吸取我的教训就是了。当然不排除新景区管理还不完善的因素,但是近期,真的不推荐大家去花这个冤枉钱,景区外的雅拉雪山,已经够美了。放照片给大家洗洗眼平复下心情。









往回走的路上,发现了山间峡谷蓝天白云的绝美视角。嫌那树状的电线杆碍眼想避开,才发现怎么也避不开,最后大大方方地把它放在了画面的最中间,拍出来效果却意外地好,比单纯的山谷更有画面感。如果恩熙下辈子真的成了一棵树,大概会成为这样一棵树吧。



晚上回了八美镇,晚饭后继续散步,走到了镇子边上,发现了好大的佛塔。佛塔、转经筒、寺庙仿佛是藏民生活的必需品,哪儿哪儿都有,就像我们的汽车、手机和健身房一样,融入了藏民的生活,甚至骨血、记忆。






当天晚上高反严重,出现了恶心呕吐。第二天早上6点多就收拾东西溜了,准备到康定了再吃早饭。为了不走回头路,选择了434国道,到了塔公草原后,没有进新都桥镇上,而且提前分路绕行,没想到又收获了此行最后的美景,雪。
南方的人,对雪是很珍视的。我记得08年初的时候,在老家山上,下了小雪花,很开心地打着伞去接,却根本接不下了,很快就化了。所以,一开始看到远处的雪山,就很兴奋,不是像雅拉雪山那种海拔很高终年积雪的山,看起来是真的下雪了。


停车下来在路边的牧民那里买牦牛干,远处的雪山可以用震撼形容,把镜头拉到最近,拍下云蒸雾绕的雪山。



然后,雪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咦,车子怎么要开进雪里了?



渐渐车子开始攀升,开向垭口。


朋友们,答应我不要去塔公寺旁边那一小片木栅栏圈起来的所谓“塔公草原”好吗?这路边的茫茫雪原,无边无际真的的塔公草原,不比那布景似的强一百倍。


快到山顶,雪已经积到路边了。冬天欠我这个重庆人的雪,5月的塔公草原,偿还了。

心满意足,过折多山回家。



折多山脚正在修隧道,以后康定去新都桥就不用去折多山几十公里的盘山公路绕了,直接高速修道咻一下就杀过去了,中国基建狂魔本魔了。

快到山脚了,还是能远眺雪山,好多人遇到观景台就停车拍照的,我很想奉劝他们,别激动,上面雪山多得你看都要看麻木,还是早点赶路正经,搞不好一座山要堵到天黑才翻得过哟,哈哈哈哈我好坏。

最后,这里的山是不是完美地诠释了我们高中地理书上关于海拔升高,植被变化的理论。山脚常绿阔叶林,然后针叶林,再往上苔藓,冻土,最后就是雪顶奶盖啦!哦不对,这个雪少了,差不多就算是撒的糖霜吧:)

雪山,撒哟啦啦,下次新疆再见吧!

康定出城往高速公路去路上的山,一缕光线洒在山腰,光影照亮不同层次的绿,真的好微妙。

最后,以回城乐山的翘脚牛肉来结束这篇日记吧。川西一如既往高质量输出,而且很多美景甚至不需要门票,往往就是车子转了个大弯,就大喇喇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你眼前了,让人意外又惊喜。当然,高原反应也是一如既往地折腾人,基本3500以上多待一下,就会有症状了,上了4000,无论多美的景色,我也只会难受得想要躺倒。所以,西藏不出意外,这辈子是不会去了。差不多海拔的,川西的景色并不逊色,要寻找更美的,恐怕高反会教会我做人。目前国内最期待的,就只剩新疆了,总有一天我会去见你的,且等着吧!

盛夏的游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