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鱼刺
烧麦被鱼刺卡了!
上周二晚上,外婆蒸了烧麦爱吃的鲈鱼。由于当时我正专注于干饭,所以烧麦是怎么被卡住的,我不清楚。
烧麦被卡住的时候没有说,但是外婆看出她神色不对,问她是不是卡到鱼刺了,她矢口否认,并且气愤地指着外婆。
两三分钟后,她再也撑不住了,大口咳嗽起来,企图把鱼刺咳出。
接下来划重点:被鱼刺卡到后,吞米饭、喝醋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应该立刻张大嘴巴,用手电筒查看,如果能看到鱼刺,可以用镊子轻轻取出;如果看不到,建议立即就医。
烧麦指着说鱼刺在喉咙,试了好多次,急着说:“怎么也咳不出来。”她的眼睛红了,看得出在努力克制自己。
我让她张嘴,帮她检查,可是她怎么也不愿意,说:“还是去医院吧!爸爸妈妈带我去远一点的医院!”她这样建议。
7点钟,刘先生网课一结束,我们便骑上自行车出发了。
骑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我才意识到,我们三是有多久没一起外出过了?这几个月来,各种大事小事堆积在一起,我和刘先生都分身乏术。别说旅行,就连晚餐后散个步都成了奢望。
一路上,烧麦心情非常好,在爸爸背上说说笑笑,只是口水有点多。我不禁猜想,可能鱼刺已经咽下去了,她也许只是想要跟爸爸妈妈单独在一起?
我们没有去离家比较远的儿童医院,因此,挂号的时候,医生强调说,如果孩子不配合,还是得转去儿童医院。
轮到烧麦了。医生让她张大嘴巴,发ai的音,烧麦很配合;压住她的舌头,她也很配合;问她哪里疼,她还是很配合地回答……总之,没有表现出一丝害怕的样子。

最后,医生也没有找到鱼刺,说可能卡在了食道,如果是这样,必须去儿童医院就医。当然,也有可能像我想的那样,已经咽下去了。只能先观察一下。
整个过程,烧麦从开始的倔强到看医生时表现出的镇定、勇敢都令我们惊讶。外婆又心疼又苦恼:被鱼刺卡到为什么不立刻说呢?
是啊,为什么不说呢?
几天前,托班老师跟我联系,说麦麦上楼梯不小心摔倒,磕破了膝盖。但是她怎么也不愿意让老师查看伤口,最后,老师们不知道动用了什么方法,才终于给她冰敷了一下。
上上个星期,我面试结束,大家一起逛街。她跑得太快,一屁股摔倒在地,迅速爬起,不许我们问。我们知趣地闭嘴,假装没看见。可是,她一直用手摸屁股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疼。
去年寒冬,每次去金桥商业广场,她都要挑战爬坡。因为不会助力冲上坡顶,她就脱下手套,手脚并用,屡败屡战,直到最终爬到坡顶,手指头早已冻成胡萝卜。

在小托班学习了手指操,半夜会悄悄练习,直到熟练;我教她背诗,嘴上说不学,其实默默在听。
学骑滑板车那会儿,如果被路人看到她控制不了滑板车的方向,就会气得把滑板车推倒在地,冲着路人大吼。过一会儿,再把滑板车扶起,继续骑。
……
如果继续追溯,甚至可以倒带到她三四个月的时候。我是亲眼看到她是怎样发狠学会翻身的,用了整整两天时间,一有机会就练习,大口喘着粗气,憋得小脸通红。一点也不像别人说的,一不小心孩子就会翻身了。
这个小孩天生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本来这不是一件坏事。可是她的自尊心又是如此强烈,甚至认为受伤是一件丢脸的事!哭鼻子、撒娇是不可能的,根本就羞于开口。
家里的每个人都在担忧:这么强的个性以后肯定会吃亏啊!
我总是倾向于自我反省,我做错什么了?为什么我的女儿什么事情都选择自己承担?难道是我们给她的环境不够包容吗?
想想我自己吧,跟家人多亲密啊,即便已经结婚生子,大事小事还是会跟家人分享。尤其是小时候,放学回家,妈妈在灶台边,我围着妈妈,劈里啪啦地说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可是烧麦呢,才三岁,就有一大堆秘密。
也许生个小孩,就是要接受她与自己是如此不同吧。
从医院出来,烧麦问:“我们现在去哪?”
“回家!”
“为什么不继续看医生了?”
得,还想在外面游荡不回家呢!这种被爸爸妈妈围绕的幸福感远远超出看医生的恐惧吧。我们给她买了一杯她心心念念的奶茶,看到她大口吞咽,总算彻底放心了。
烧麦的强烈个性一定是有先天因素在的,但同时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这大半年来我们的小家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这些变化就像一根根无形的鱼刺,卡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喉咙里。咽不下,吐不出,只能静待时间的消化。
唉,我的小孩,你正在飞向你的梦幻岛,我不知道你会长大再回到妈妈身边,又或者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彼得潘?但是我知道,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我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你永远信赖的妈妈。所以该努力的人,是我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