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读后感
【克韩微博:而把90后、00后称为“极左”的,就是根本胡说八道了。
他和你70后成长的环境根本不同,从他出生的日子里,“社会主义”(中特)的日子就是挺好的,“资本主义”的日子就很一般。
现实教育人,这和我的同龄人70后被三冠震碎的原因是一样的。
90后、00后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有较强的国族认同。
当然,如果你说任何除美国之外的国族认同都是“极左”,那就当我没说过。】
小时候方圆几个村子只有一台电话,去城里只有一趟车,走亲戚山路上骑自行车得好久(山路石子和玻璃碴子多,经常半路补胎),上高中的时候,还得坐车到县城以后再国道边上拦顺风车,前两年,附近几个县都有高铁了,家用车基本每家都有了,公路硬化到了家门口(字面意义的家门口)。
关于农业,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很小很小的时候,每年全村都要兴师动众去镇子上的粮管所交粮,后来不用了;第二件是小时候什么粮食都得种,人吃的麦子、土豆、胡麻、菜籽,牲畜吃的苜蓿、高粱、玉米,还有其他的蔬菜杂粮,猪也得每家养,那时候吃什么都得自己种,收成没多少,但是劳动量真的大。最近几年基本上只种经济作物和一点土豆、蔬菜,油、面、肉都是去集市上买。
教育方面,以前每个村都有村小,初中在邻村,附近的小孩都去那上初中,高中各凭本事,好点的去县一中、市一中,次一点的去镇里或者二中三中。昨天跟家里聊天还聊到我们村升学率还挺好的,年龄差不多的几届学生一半多都读了本科,剩下的基本都上了大专,读研究生六七个。最近几年,村小和原来的初中都撤了,附近只有一所小学,教育质量也大不如前,因为毕竟主要人口都进城了,每个村的学龄儿童都个位数,很多家庭就去县城租房子供子女读书。
像我们这样的地方依然属于落后地区,但是对比从小到大的改变也是翻天覆地的,这种发展是我国家认同感的主要来源,以前看政治书历史书都是带着质疑和批判的想法,但是这几年逐渐开始接触社会开始认识到很多东西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发展不是理所当然的、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这都是靠奋斗得来的,一方面是人民的勤劳,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有为的gov和有效的体制。缺一不可。
我认为一帆风顺的道路和一蹴而就的建设都不存在,所以在今天我们仍去批评很多不合理现象、去提出问题,去解决问题,甚至去争辩去试错去改正,是为了把脚下这片土地建设地更好,这是国家成长中必要的阶段。国家需要成长,公民也需要成长,而且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如果一味地以自己的得失和价值观为中心去批判或者去赞美,那不算进步的公民。
作为生活在这里的合格公民,应该做的是既有批判经受,又有建设精神,就像前段时间网上的一句话——“为了国家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问题解决国家”。
另一方面,也不应该盲目地分左右,简单一句“屁股歪了”就给意见相左者打上各种反面标签,这是缺乏思考的表现。所谓歪和正都是基于自身立场做出的判定,这种判定的基础是自己是正的。这种思想有一种盲目自信的危险,唯物主义讲否定之否定,所以在批判别人的同时也请批判自己,掂量自己是否公允、客观、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