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看那些两三个人就演完的电影
我们呈现在一个信息透明的世界里,尤其在这一个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无孔不入的时代,所以我们一方面会自由自在又虚荣的晒自我,一方面却胆战心惊,生怕出现一点纰漏。 于是又回味德刚先生的话——少看那些两三个人就演完的电影。直白又含蓄,郑重提示了这类电影在普通民众中的欢迎度。曾记得20年前在网络还未全面普及的时代,电脑刚刚成为一种新奇的事物,那个时候,在我们大学班级,有一个集中的房间作电脑房,里面放了一些学生私人购买的电脑,在经过短暂的正统运行之后,电脑里莫名就多了一些德刚先生所说的这类电影。我印象很深,其中有一位名唤顶顶者,一个很老实本分、拙於言词的小伙,他经常凑在人堆里面,用手捂住眼睛,通过指缝来看这类电影,而且一看就是半天甚至至夜深。这种感觉很奇妙,这类坊间秘密又公开流行的东西,是否会最终演变为正统所坦然接受的平常物事?或者还是会以地下的状态,成为个体专属的宠物? 听说日本这类电影产业链非常庞大,所以每当坊间有人说起时,便会不自觉的加上鄙夷的神情,在一番批判之余,然后偷偷收集相关资源,独自享乐。 日本这类电影,题材广泛,不过见多了之后,发现翻来覆去,也就那几种。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因为当你有了足够阅历之后,发现世间所有变化、创新,万变不离其宗,说来也就那些套路,唯一不同的是,不过是面孔略有所别罢了。 人类的本能欲望,总是朝新奇、刺激的方向前进,常规的套路往往会形成如夫妻七年之痒般的疲惫,所以最后会聚焦于暴力、伦理、癖好之类的异端方向,这是在拉扯法律、道德的边线,其中多有罪恶的因子。即便如此,在个体阴暗角落里,这类罪恶因子,如同过水避光之菌群,滋生蔓延,生机勃勃。 罪恶感总是在挑战理性的耐性,罪恶感总归是属于“感”之范畴,所以一定程度上,理性也徒有痛恨却难奈其何。 在理念或者是幻想世界里,有一种罪恶总是在不断打破世俗意义上的圣洁。而这种打破圣洁的强度越大,罪恶感会更大,快感也因之愈发强烈。 所以,中规中矩的男女之欲,走向了义务,最后演变成疲惫。而挑战极限的男女之欢,在堕入罪恶深渊之时,却高潮迭起、覆雨翻云,最后成就了毁灭。 这一切都只是假象,当我们在一本正经客观真实的表达、解析这类事物时,也许我们的心已经开始摇荡。所以正统者会举起正义的大棒,毫不留情予以斩尽杀绝,也未尝不合情理。 据我所知,弗洛伊德当年用他的惊世骇俗理论去解析许多心理病症时,一堆人都谴责他道德沦丧、人性泯灭。不过,他用自己的节操果断回应一切质疑,在他四十多岁以后,已经基本上杜绝了性生活,而自此之后,他便可以放心大胆、问心无愧的谈性说精神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