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的地方美食
查看话题 >城 I 慢游在扬州的前世今生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折耳根主义,不定期分享一些个人喜欢的种种和生活随想

扬州,相比其他江南城市而言,更像是只鲜活在诗词里的所在。而这么一座让隋炀帝三次南下,乾隆六次南下的城市;让古人憧憬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逍遥地究竟有什么着迷之处?
趁着春末时节,我们一行好友相约扬州,慢游在其沉积百年的逍遥里,感受穿越诗词文字里前世的记载如何浸润现在的扬州城。
_________
饮食,是扬州重点发展的旅游名片。扬州菜的发展,可以说是政,文,商的全面推动。不光有很多皇帝的偏爱;也有欧阳修等文人注入更多雅蕴;再加上扬州多盐商盐官,而他们都自设私厨,并以此为炫耀资本。因此,淮扬菜在中国菜系中发展蓬勃,也是翘楚。
扬州早茶在最近的几次纪录片中开始为大家熟知,而其中最火爆的就是趣园茶社了。虽然本地人会说花园酒楼,冶春,富春才是他们会选择的,但是趣园的早茶无论品类,环境和风味都是一骑绝尘。

趣园茶社就在迎宾馆里,瘦西湖旁,所以有在一片绿意的园林中吃饭喝茶的氛围。

必点的烫干丝,是淮扬厨师刀工的代表之作。豆腐干切成均匀粗细的细丝,放入沸水中汆烫,时机把握需让干丝达到口感绵软又爽口。最后淋上加了香料熬制的自制酱油,堆顶放上细姜丝。白盘,酱色,亮黄的干丝,便是扬州人一天最精致的开始。

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被称为扬州双绝。千层油糕其白如雪,揭之千层,入口绵密富有空气感,猪油的香气和白砂糖的清甜混合却丝毫不觉油腻。翡翠烧卖皮薄馅绿,青菜切成细丝,蒸熟后介于菜丝和菜泥之间的流心口感。白糖猪油和着青菜丝,蒸出油亮清甜的风味。顶部撒着火腿末,增加一道咸鲜风味。

层出不穷的包子,是淮扬细点的一大类别。皮薄大馅变化丰富是扬州包子的特点。菜包油亮清香,细沙包红豆磨得细腻顺滑均值得一试,而最有名的当属五丁包。

将海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加工成馅,制成包子。海参滋养,鸡肉味美,猪肉油香,冬笋松脆,虾仁细嫩。五丁融合,把面皮里的天地演绎得和谐丰富。

除却经典早茶佳肴,当天最让我惊艳的是大麻球。外表酥脆充满白芝麻的香气,内里软糯充满了猪油油香。

而醋溜豆芽,只选用黄豆芽中间最饱满脆嫩一段,过水汆烫不失爽脆的口感,淋上干辣椒炒过的醋汁,清爽精致。

晚饭则体验了正统淮扬菜,选择了最近颇火爆的山餐厅。相较之前去过的趣园和扬州宴,更加精致新派。山餐厅主厨是淮扬菜泰斗周晓燕的公子周弋,在国外精修厨艺,也自然将传统淮扬菜带来了更新式的理解。

灯影鱼片,以灯影牛肉为蓝本,结合淮扬菜的刀工,将草鱼切得薄如纸片,下锅油炸,最后裹上红油,麻油,口味甜辣酥脆。

文思豆腐,淮扬菜典范,刀工巅峰。将一块豆腐切成上百条如发丝般的细丝,下水煮而仍能成形不致软烂。再配以鸡汤,水淀粉和青菜丝,入口如羹汤,细品之下又能嚼到细嫩豆腐丝。不过这道菜更像艺术品和刀工炫技之作,口味倒是一般。

淮鱼煮干丝,将干丝的境界又往上提。干丝比烫干丝切得更细,入口似豆香浓郁嚼劲更足的细面。汤底用了淮鱼,火腿,笋丝和虾仁,清爽鲜香,味道浓郁丰富,水平一流。

作为扬州三头之一的狮子头,山餐厅处理的细嫩柔软。肥肉瘦肉比例恰好,和在一起剁成非常细嫩的肉泥,肥而不腻口感松软。再配上清甜的高汤,口味清淡咸鲜。

淮扬炒软兜,是淮扬菜的另一经典。仅取黄鳝背脊肉来烹制,口感嫩滑厚实。山餐厅的软兜,选取的鳝鱼个头更大,而且用黑胡椒粒来代替白胡椒粉,因此味道更加浓郁厚重,有黑椒牛仔骨的感觉。

而当日最佳,应该要属鮰鱼烧鱼肚。鮰鱼在长江上游被称江团,下游叫鮰老鼠。也有人称之为江豚或江猪子,均是称其鱼肉肥美细嫩。鮰鱼最好的时节便是春首,经过冬天的休养而丰腴肥美。鮰鱼烧鱼肚,用红烧的做法,将鮰鱼肥美,鱼肚软糯配以黑蒜和白蒜的香气,将味道处理的浓香,酱足。

扬州炒饭也叫碎金饭,正是对扬州颇有偏爱的隋炀帝带入扬州。山餐厅的扬州炒饭做的非常出色,比之前吃到的扬州宴更加精细。米饭粒粒分明,鸡蛋只选用蛋黄,蛋丝炒的干酥香浓,甚至有干米粉的细度。配上海参丁,虾仁,豌豆,火腿丁,笋丁,层次丰富,富有嚼劲。

隋炀帝在开挖运河时,便令人在河道两边遍植杨柳。后沈括也有“扬州宜杨”之说。而清代的王士祯在扬州任推官时,更是用“绿杨城郭是扬州”来概括扬州风貌。自此之后,扬州便也称绿杨。
绿杨城郭,最初是形容扬州城北的溪水如带,两岸杨柳围绕,像用柳树筑起的城墙。而因运河而繁华的扬州,除了京杭大运河段,还保留着十余条市内水系。每一条均是杨柳依依。因此,除了城北市郊,扬州处处都是杨柳城郭之景。

乘着春风,泛舟瘦西湖上,两岸柳树抽条,风中轻拂,把扬州特有的柔和,散漫又心旷神怡表现地如此鲜活。也颇有一番欧阳修在扬州所写的“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古意。

如果古时也有带货红人的说法,李白应该算是妥妥的头部明星。他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大家都知道了扬州之美,多在春景。而瘦西湖大概独占了春色的十之八九。
而烟花两字,却甚少有人细细琢磨。儿时还以为是晚上放的烟火,其实"烟"是指柳絮飞舞,漫天朦胧如烟;"花"是指百花齐放的烂漫。
当天虽然没有柳絮飞舞,却幸有春雨朦胧,倒也应了烟花之景。瘦西湖的春雨,让水气弥漫,但雨滴竟打在身上毫无知觉,就轻飘飘如细雪一样洒在身上。

而除却(农历)三月的”烟“, 瘦西湖的百花齐放也委实一副不容错过的景致。而如要限定扬州独有的,当属吸引隋炀帝三次南下的琼花。所以也有说法,烟花三月中的花,就是指"唯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琼花。琼花淡开如玉,清幽淡雅,花形奇异大如玉盆,数朵大花围成一圈,中间是如珍珠般的浅色小花相映成趣。

扬州赏琼花,一共三个好去处 -琼花观,大明寺和瘦西湖。
琼花观是扬州有关琼花记载最早之地,更有欧阳修专为赏琼花所建的无双庭,以赞其天下无双。大明寺有着全扬州最老的一株琼花,历经逾三百年。瘦西湖则可以看到更大片的琼花丛。

如今人们对扬州,甚至扬州对自己的定位,都会提及扬州慢。说扬州是一个生活步调缓慢,节奏闲散的城市。不知道这和扬州慢这首词是否有关,但慢字倒是和当今扬州非常贴切。
其实扬州慢这首词和慢生活倒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是表达金兵南侵后的扬州今非昔比,破败颓垣之景。而开头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倒不仅说明扬州的繁盛还提到了扬州另一文化标志:竹西亭。竹多为文人雅士推崇,自然在扬州也能有千丝万缕的痕迹。
恰逢扬州双博馆扬州八怪特展,便首先在这里一睹了以竹作为精神符号的郑板桥的竹。

其实作为了解当地文化脉络的最佳选择,市级和省级的博物馆是最佳选择。虽扬州博物馆没有国宝级的文物展出,但也是全方位展示了包括雕版印刷,扬州八怪,衣冠首饰,瓷器窑口的全貌。

而扬州个园,更是展现了原主人对竹子的喜爱。个字便取义竹字,院内更是种植了各品种的竹。除此之外,个园的四季假山也是不亚于苏州狮子园假山的精彩。

不论从扬州园林,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城市底蕴,都不难看出扬州除了作为名都之外,更是北方帝权对江南文化的向往。扬州既有北方的大气和豪爽,又有江南的细腻和人文。因此,扬州的慢,更像是看尽繁华权力后的自我减速。
_________
扬州,在古诗里,在典故里鲜活分明的城市。而如今的扬州仍不紧不慢地保留着那些美好。虽然历经沉沉浮浮和兴衰,但是,有些气韵一直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