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后感
书的标题中的刀锋应该指的是生活的刀锋。
书中的主人公退役的飞行员拉里在经历了一次战友的死亡后,他开始对人生的意义感到困惑,之后就有了他抛弃自己的未婚妻伊莎贝儿,独自一人到巴黎生活,寻求知识,之后他又游历欧洲,最终到达印度,在西里·甘乃夏处参禅,在两年的修行之后,他找到了自己寻求的问题的答案。在故事的结尾,拉里又回到美国,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我的出租车只是我的劳动工具,无异于托钵僧的手杖和石钵。”,大隐隐于世。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最终也获得了成功,伊莎贝儿在一个活跃的文化社会里取得了巩固的地位,而她的丈夫格雷,也找到了一个稳定而赚钱的职业可以每天从早上九点工作到下午六点,艾略特成功的成为社交界的名流。
这篇小说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展现出来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小说第二章中伊莎贝儿和拉里退婚那一段,拉里说他沉浸在知识中的生活就像“当一个人坐着飞机飞到天上,越飞越高,越飞越高,只有无限的空间包围着你,你沉醉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里。你是那样的欢乐,是你对世界上任何权力和荣誉都视若敝屣。” 而伊莎贝儿则劝说他“回到地面”,“一个人应当工作。他生到世界上来就为了这个,他就是这样造福社会的。”
这篇小说的故事背景和另一篇毛姆的短篇小说“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有点相似。但不同的是,我认为爱德华·巴纳德抛弃自己未婚妻,远离人类的文明社会确实是一种堕落。而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拉里他放弃自己原来的生活则不是一种堕落的行为,他是为了去寻找困扰自己的问题的答案,为了走出战争给他带来的阴影,从而更好的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尽管这篇小说一直对伊莎贝儿和格雷夫妇的生活持一种讽刺的态度,但是我认为只要他们想过上的生活确实是他们心里所渴望的,比如伊莎贝儿就是喜欢华贵的事物,格雷就是喜欢不停的工作,那他们的生活对他们而言就是成功的。我觉得艾略特的生活才是比较失败的,他一直出入于各种宴会之中,他几乎从来没为自己而活。
总之,我很喜欢刀锋这篇小说,以后,我可能也要去寻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我可能会从哲学,教育学的角度入手,先去尝试回答“幸福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
© 本文版权归 Edle Einfal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