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里的极简浮世绘流派展
我们最近在位于南锣鼓巷旁的舒世学堂(北京市东城区菊儿胡同25号)里举办一个小小的浮世绘展览。

在这次展览中,您将看到:
第一次将版画印刷技术引入浮世绘并改变了浮世绘附属地位的菱川师宣;
第一位使浮世绘版画的颜色变得瑰丽多彩、创造了“锦绘”的铃木春信;
开创了浮世绘艺术黄金时代的喜多川歌麿;
引入西方绘画技法、融通东西、震铄古今的葛饰北斋;
最具日式情怀的绘师歌川广重等……
虽然展品不多,但却囊括了浮世绘三杰、美人绘三大家、九大浮世绘流派创立者的代表作。我们希望通过这批制作于大正十二~十四年(1923~1925年)间的浮世绘原作为大家简单的勾勒出一部极简的浮世绘流派史。
由于是在一间学堂内举办的,没有整块的展陈空间,所以我们也就没有严格的按照时间线来布展,而主要考虑的是舒适。大家在观展时完全可以放松身心,可坐可立,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来欣赏展品。
以下是关于这次浮世绘展品的介绍,稍微有些长,可以慢慢看。
“浮世绘”一词指的是描绘某一特定时期市井生活的风俗画,这当然主要是为了与传统的描绘达官显贵或者中国人物的画作相区别。
”浮世“在日语里读“うきよ”,原本被写作“忧世”,是相对于佛教中的“净土”而言的,意即:对于成佛后前往的西方净土世界来说,现世是一个应该远离的“痛苦忧愁的地方”。可是,当历史进入17世纪,即江户时代以后,日本社会安定,商业繁荣。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农民、商人、工匠安居乐业。于是人们对于“忧世”的看法转变了,进而将“忧世”二字改写为发音相同的“浮世”,意即:“欢娱时尚的地方”。比起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想彼岸来说,现今的此岸更应得到重视,更应使之美好。
在此社会背景下,浮世男、浮世女、浮世小说、以及浮世绘便诞生了。
浮世绘最早是作为插画或店面装饰出现的,直至菱川师宣将木版插图从书籍中独立出来,并将版画与手绘上色相结合,浮世绘版画这一艺术形式才真正独立出来。作为第一个浮世绘画派——菱川派的创立者,其勇气与天赋都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所以如果您来看展,不妨就先从菱川师宣的这幅《歌舞伎》开始吧。

在浮世绘盛行之前,是否也有表现日本民俗的绘画作品呢?其实也是有的,但当时两大主流画派狩野派和土佐派的画师受传统观念制约,认为绘制这类作品不是名门正派所为,故而一般都不会在画作上署名,这也给我们的辨识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这次我们准备的《职人尽绘图·革师》和《职人尽绘图·经师》,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没有署名,这两幅作品曾被先后归入土佐光起、藤原兼隆等著名画师名下,但最近通过考证画上印章才最终确定为狩野派泰斗狩野吉信(1552~1640)的作品。

继菱川派之后兴起的浮世绘两大派别为鸟居派与宫川派。前者以殁于1792年的鸟居清信为祖师,后者鼻祖则为殁于1752年的宫川长春。若按照流派兴起的前后顺序,本应先介绍鸟居派,但鸟居派风格较为特别, 反而是宫川派在风格上与菱川派关联更为紧密,因此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幅宫川派鼻祖宫川长春的代表作——《春郊》

此版画据宫川长春的肉笔(即手绘)浮世绘《今样束下图》制作,受限于版面的大小,不得已只得舍弃了原作右边的三位人物,同时对于人物衣饰的设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宫川春章轻盈自如的笔触,其间尚存元禄时期的华丽风格表现出一种富贵典雅的特征。
虽然宫川派到胜宫川春水时,已经出现将“胜宫川”略称为“胜川”的情况,但“胜川”的大名为天下所知却还要等到春水的弟子胜川春章。胜川派能被当作一个独立的流派看待,其功自当归于胜川春章的天才与努力。
春章善于用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当红歌舞伎演员与相扑力士的形象,开日本传统肖像艺术“似颜绘”之先河,风靡一时,晚年又因细腻的美人画闻名,浮世绘的集大成者葛饰北斋以及东洲斋写乐都曾是他的门下弟子。

此次所选春章的浮世绘作品有两幅,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竹林七妍图》。从此画的名称中便不难看出,其意趣得于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竹林七贤的故事。而此处春章却将其转喻成了竹林中的浮世美人形象。所谓“七妍”,是指夫人、小姐、艺伎、娼妇、后室、新妇及外妾七位女子。竹之清爽与美人之浓艳相映生辉,意匠颇为有趣。
浮世绘继菱川派之后不久兴起的另一大流派,便是鸟居派。鸟居派是唯一自元禄时期兴起后一直延续至今的流派,其余各派均是后浪推前浪,更迭交替。而鸟居派中,相对于创始人鸟居清元,更为大家所熟知的则是鸟居清长。
鸟居清长,作为鸟居派的代表绘师之一,笔下的人物拥有“江户のヴィーナス”(江户的维纳斯)之称,有别于以往擅长役者绘的鸟居派绘师,他在美人绘的领域真是大放异彩。
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麿、细田荣之并称为浮世绘美人绘三大家,各有特色,歌麿的美人肌肤细致,以神情为重;荣之的美人身材修长,颇有大小姐气势;清长的美人就如同维纳斯一般,健康、写实,代表着世间一切的美好。
这三位大师所绘的美人,本次展览都有展出,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个比较。

奥村派的创始人奥村政信对于浮世绘刷印技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时所谓一枚绘不过是丹绘(丹绘,即将画纸用墨涂过一遍后加以丹与黄或绿色颜料,再以笔上色而成的一种浮世绘)稍加变革之物,仅有红绿两色,然而政信率先在浓墨上加胶,令其富有光泽,从而发明了“漆绘”;另外政信尤其擅长画钟馗,并在其眼上贴以金箔,使其具有一种新奇光彩。奥村政信令木版画得以焕然一新,其对浮世绘发展所作的贡献不可估量。

上面这幅《小仓山图》描绘的是结崎元清所作之谣曲《定家》中的一幕,式子内亲王(日本皇室公主封号)与侍女野分一同女扮男装,避人耳目,冒着时雨,前往小仓山庄去与恋人藤原定家相见的场面。此画将这一幕以享保年间优娼之风俗再现了出来。其流畅华丽的描笔、用色,人物古雅的容貌及姿态特征,均与菱川师宣、宫川长春等人的作品不分伯仲。
提到浮世绘刷印技术的发展,有一位关键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隶属于西村派的铃木春信。
铃木春信,锦绘的创始者,一名使浮世绘跃居日本美术领导地位的画者。因为他是利用「锦绘」绘画技巧的第一人。即便在锦绘发展前,就已经有黑白的墨绘或是丹绘、红折绘,但最多也只能上三到五色,满足不了大众的胃口。
所谓锦绘,便是多色印刷的版画。在春信之前,并未有绘师能展现如此丰富的色彩,而得益于出版商之间为了互相竞争,多色套印终于面世。春信推出第一套彩色套印作品后便惊艳了大众,不仅使浮世绘的地位水涨船高,多彩精致也成了世人对于浮世绘的既定印象。

虽然浮世绘诸派体系庞杂,但若举门派昌盛者,则非歌川派莫属。
该派之祖为歌川丰春以善用色彩而著称,至于其描法则遒劲庄重,不随意卖弄轻巧,精美程度溢于言表。

在歌川派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被誉为浮世绘三杰之一的歌川广重。
歌川广重(安藤广重)以风景版画最广为流传,在他的作品中,细腻的笔法、怅然的意境,非常符合日本艺术的传统美感,或许不见大山大浪的气势磅礡,却能从中看出,四季风花雪月优雅的寂静。

既然说到了浮世绘三杰,那我们不妨将这三位(歌川广重、葛饰北斋、喜多川歌麿)的作品放到一起来看看。
他从小热爱观察,对身边的花草鸟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六岁便提笔作画,大展才华;十八岁时,被当时最有名的绘师胜川春章收为弟子,从此卷进名为浮世绘的艺术漩涡之中。他运用中西合并的技法、独特的自我风格,不仅席卷江户,为日本后代绘师景仰,更是影响欧洲印象派的作画方式,成了梵高、莫奈等画家模仿的对象。
他,正是“画狂老人”——葛饰北斋。
在葛饰北斋众多的杰作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富岳三十六景》
浮世绘的代表名作《神奈川冲浪里》便出自这一系列。其实在这一系列中,还有两幅被称为“双子富士山”的名作与《神奈川冲浪里》并称为三杰作。这便是《凯风晓晴》和《山下白雨》。


从这幅图中可以强烈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最纯粹的冲击,白雪山头沐浴日光,褐色的山脊上墨色点图渐层而上,右下雷鸣,加上背景雷云之高度衬托出富士山之高耸,漆黑的雷雨中,富士山仍然坚毅挺拔,不畏所有。
另外右下角的这道引入瞩目的闪电,还被北斋美术馆设计成了logo,其锋锐且强有力的造型给人以鲜明强烈的感受并充满能量感,不但让人联想到北斋对绘画创作不断挑战的一面,同时,高空上辽阔延展的闪电还体现了美术馆向世界传达信息的理念。《山下白雨》给人的超现实紧张感与铺天盖地的临场感,在标志中也可以略见一斑。

喜多川歌麿是鸟山派创始人鸟山石燕之子,所以喜多川派之于鸟山派,正如上文提到的胜川派之于宫川派。
”誠に美人画は哥子にとどめ“(说到美人画,就属喜多川歌麿了)
歌麿曾经以这句话自我称赞,可见他对于自己刻画出的美人有着极大的自信。歌麿的作品以美人为主,作品中可以感受出女性的美是由自身散发出来的,女性洁白、有弹性的肌肤,身穿刻工精细的华服,将外貌的美描绘到极致。


大首绘(おおくびえ)为江户时期浮世绘创作的一种形式。最大的特色在于,如同现在的大头照或是半身像,以人像的胸口之上,作为创作的重点。大多数的画中主角为当时的艺妓或是歌舞伎演员,绘师力求捕捉并描绘出人像微妙的表情以及美貌。
在众多绘师中,将大首绘发挥到极致,同时又被誉为江户第一的美女绘师,非喜多川歌麿莫属。


细田荣之(又名鸟文斋荣之),出生于旗本家(侍奉于将军的武家),一开始跟着狩野家的荣川院典信学画,便经常为将军所用,而荣之这个名字也是十代将军家治所赐予的。
荣之作为美人绘三大家,其笔下的美人怡然、优雅,相较于他者,荣之的美人所展现的是朴素、谦逊之美。


浮世绘诸派之外,以当时风俗为刻画对象的绘师亦有很多,其中值得一题的,还有英一蝶。
英一蝶的画风虽属于狩野派,与其他各浮世绘派系大不相同,但创作对象取材自当世风俗者颇多,其技巧及价值均完全具有风俗绘师的一面,故而此次展览,特别选取了一幅代表作,供大家欣赏。

在欣赏完这些精细的浮世绘之后,我们专门选取了一幅极具古拙之美的民俗画,叫作“大津绘”。即算是给大家的一种调剂,也算是文末的一枚彩蛋吧。

大津绘的用笔和构图都较为简练,因最早在大谷或者追分镇的路边上售卖,所以通常也被称为追分绘或者大谷绘。
大津绘派一般认为是由浮世绘创始人岩佐又兵卫所创立,但是有许多历史证据表明土佐又平治和又平久吉其实也创作了许多大津绘派的画作。具体的创立人已经不可考,唯一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当时有很多人在进行着相似的创作。
关于浮世绘的创始人岩佐又兵卫,我们不妨再简单的了解下。
岩佐又兵卫活跃于江户初期,认为只有眼前市井中的风俗方能冲破狩野、土佐诸画派的陈腐规矩,实现艺术的崭新飞跃,所以他专注于市井风俗画的创作。且与当时的其他绘师不同,他敢于在自己创作的风俗画上署名,故而被公认是浮世绘的开山鼻祖。
以此幅画结尾,也算是返璞归真,回到了浮世绘最开始的样子。
本次展览的介绍,主要是参考了佟一译《浮世绘流派史》的部分内容。这本书翻译自大正三年(1914年)修订再版的大村西崖所著《浮世绘派画集》,原书的出版年代正好与这批浮世绘原作的制作年代相近,这也是我在布展和介绍时选择参考这本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