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教职申请总结(1):北美大学概说
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有三类: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后两者基本上只提供本科教育。(注意文理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分界有时不是特别清楚,如达特茅斯学院最早只提供本科教育,但1960年代起增设了大量博士学位,现在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类似的例子还有威廉与玛丽学院。)前者又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前者提供博士学位,后者大多数项目的最高学位是硕士。(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是教学型大学。)这里只涉及综合性大学中的研究型大学这一种,后文为简明计,有时会直接以“大学”代替“研究型大学”。
加拿大人口不足美国八分之一,相应地大学数量也相对较少,只有约100所。这里对加拿大也只涉及研究型大学。
公立与私立
和大多数国家不同,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公立校和私立校数量都非常多。
- 公立大学中大多数都是州立,名称为“州名+大学”(University of X)的或“州名+州立大学”(X State University)的,绝大多数都是州立大学。(例外如宾夕法尼亚大学为私立。)也有个别州立大学名称中不出现州名,如普度大学为印第安纳州设立,克莱姆森大学为南卡罗来纳州设立。少数公立大学为地方政府设立,如纽约市立大学。
- 私立大学的命名方式五花八门,有以人名命名的(如斯坦福大学),有以地名命名的(如罗切斯特大学),等等。
- 此外还有极个别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兼有公立和私立的特征,如康奈尔大学主要为私立,但7所本科学院中的3所、5所研究生学院中的1所系与纽约州政府合办,这些学院具有公立大学的特征;又如罗格斯大学(全称为“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先为私立大学,后由新泽西州政府接管,变成公立大学,但其董事会的组成方式仍然与私立大学接近(参见这里)。
一州的公立大学有时有多个分校、位于多个地点,其中通常有一个为“旗舰(flagship)校”,或为州政府指定,或为大众公认;这个旗舰校通常也被公认为本州最好的公立大学,唯一的例外可能是乔治亚州,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排名往往高于身为旗舰校的乔治亚大学。
这里就“X州大学”和“X州州立大学”再多说几句。通常来讲对同一个X,“X州大学”比“X州州立大学”整体上要好,例外只有两个:俄亥俄州立大学比俄亥俄大学好,北达科他大学和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相近。但两者往往侧重点不同,“X州州立大学”通常为工科强校,“X州大学”通常综合性更强。此外弗吉尼亚较为特殊,其全名为“弗吉尼亚自由邦”(Commonwealth of Virginia)而非“弗吉尼亚州”(美国这种情况的州有4个),所以弗吉尼亚自由邦大学(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在事实上等于“弗吉尼亚州立大学”。
下面就大体情况而言粗略地说说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不同点。
学生来源:公立大学往往对本州学生有学费减免,因此容易吸引到州内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而外州学生则往往根本不会申请。对于排名不是特别靠前的公立大学,“如何吸引学生”有时是一个问题。
学生人数:公立大学通常比私立大学学生更多。去年全美本科生最多的大学中,前三名(中佛罗里达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都是公立。很多私立大学的本科生只有几千人,公立大学则往往上万。这里随便各举两例: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938,卡内基梅隆大学:7022 佛蒙特大学:11443,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25831
私立大学往往更重视本科生教学;公立大学受学生人数的影响,两三百人的本科生大课往往很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也是公立大学排名整体低于私立大学的一个直接原因(见下)。
行政效率:公立大学往往行政效率较低,这和学生人数直接相关。这体现在很多方面,在申请时感受最深的就是秘书回邮件的速度。可以想象,在当了教授以后,这方面的差距会更加明显。不要小瞧这个问题,办事拖沓的行政人员可能会成为你(以及你的学生)日常烦恼的一大来源。
教授工资:工资会在“拿到offer之后”这篇中的“谈判”一节详述,这里只说公立大学的工资整体不如私立大学,但差距一般不会超过20%。
招人标准:这一点很少有人讲,但我观察下来,私立大学通常是有一定“潜规则”的,即更看重申请人的出身(在哪里拿到的博士学位)。通常而言,在一二流私立大学拿到教职的人,也是一二流私立大学的博士,公立大学的博士很少,外国博士更少。相对而言,公立大学可能对发表记录等更加看重。
资金情况:公立大学的资金情况受本州财政影响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位于铁锈带的公立大学(如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普度大学)在不断衰落,而加利福尼亚大学很多排名靠后的分校(如河滨分校、默塞德分校)近年发展迅速。考虑学校未来发展时,对公立学校而言,这是一个考量因素。
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基本都为公立。
排名
排名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有些人从根本上反对排名。但问题在于你可能会申请好几十所大学,这里面很多你可能缺乏了解(甚至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这时排名是一个简单粗暴地提供最基本认识的工具。
排名分为两种:综合排名(“综排”)和专业排名(“专排”)。
综排
全世界很多机构搞综排,有的只排美国等少数国家的大学,有的对全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搞的排名经常被人诟病,但它的结果往往比较符合美国大众对大学的认知和评价,也是很多学生选校时的首要参考。这一排名每年都更新,但以下5所大学总在前10以内,这也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美国一流大学: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也就是中文中常说的“哈耶普斯麻”)
此外我个人认为以下5所大学和前面5所非常接近,可以说是“准一流”:
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U.S. News也给加拿大的大学排名。一般人心目中的加拿大一流大学是:
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其中多伦多大学又是公认的加拿大第一,剩下两个难以分出高下;麦吉尔大学是一个位于法语区的英语大学,在资金上可能有些地方会吃亏。
U.S. News综排更多地侧重本科生教学质量,而非研究水平,所以排名前15的美国大学往往都为私立。如果看研究水平的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不比那5所美国一流大学差(而且该校在理科、工科、人文、社科各方面没有任何短板,这是非常少见的;像普林斯顿大学的工科就相对较弱,而且还没有法学院),但在U.S. News一般只能排到20名左右。
专排
U.S. News的专排是很多人申请研究生院的重要依据,在申请教职时也可作为参考。专排和综排往往差异很大,特别是美国很多公立大学综排靠后而专排靠前,而一些私立大学反之。我在这里随便举些例子:
——埃默里大学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综排都在美国前20名,但计算机科学专排都在美国50名以后。 ——前面说加拿大公认的一流大学是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的计算机科学也有三个公认的一流大学,即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而麦吉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为其弱项。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综排美国258名,但其酒店管理专业被公认为美国最好的几个之一(U.S. News不给酒店管理专业排名)。
注意U.S. News另有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专排,此排名不值得看,其计算机科学排名曾经被CRA专门驳斥。
除U.S. News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还有一个被谈论得很多的排名CSRankings。这一排名号称客观,其做法大体上是把教授在顶会上发的每篇论文都除以该论文的作者数,然后根据得分来算几何平均。如果你去问一些计算机科学教授“你信U.S. News还是CSRankings”,两拨人可能会打起来。但实际上这两种排名差异不算特别大,在一个排名中排50—100之间的大学,在另一个排名中往往也排50—100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学校属于“几流”还是比较确定的。如果一定要比较这两种排名的话,我指出几点:
——特别粗略地讲,U.S. News排的是“声誉”,CSRankings排的是“成就”。 ——CSRankings不按系里教授人数来normalize,所以教授少的学校吃亏。一个例子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排到了68(U.S. News排11)。在看排名的同时,别忘了一起看后面的教授数量。 ——CSRankings可以把美国和加拿大混排("Rank institutions in"后面的下拉菜单里选North America)。 ——计算机科学有一些“一流半”的会议(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如CCC、APPROX-RANDOM、COCOON,密码学领域如ASIACRYPT、TCC,安全领域如ESORICS、EuroS&P,分布式计算领域如DISC),一律被CSRankings排除在外,很多做得不错的教授经常在这些会议上发论文,这样在CSRankings中比较吃亏。
地理位置
这是很多人在申请教职时除学术环境外的另一重要考量。地理位置有多个方面,如有人重视气候(大体上又可分为两类:怕热的和怕冷的,我属于后者),有人对东海岸和西海岸的文化差异比较敏感,有人希望中餐馆多(我与之相反,喜欢能吃到全世界各地菜肴的地方),等等。这里只说一个,即校园所在城市的环境。
很多国家(如中国、日本、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学主要位于城市的市区,或靠近市区的地方。美国大体与之相反,所以很多中国人去美国大学,在这方面会有不适应。加拿大则在这两种形态之间。原因之一(应该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乃是美国在上世纪中叶经历了大规模的“郊区化”(suburbanization)过程,大量中产阶级从大城市的市区搬到郊区,相应地教育产业也在郊区兴盛起来;很多城市则经历了“都市衰退”(urban decay)。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有大量相关的学术非学术著作(如《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我个人对此很感兴趣,但从未系统了解过,只是从亲身经历出发有一些体会而已。
北美大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 大城市的市区:如乔治城大学(华盛顿)、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洛杉矶)、莱斯大学(休斯顿)、波特兰州立大学(波特兰)、麦克马斯特大学(哈密尔顿)。
- 大城市的郊区:如哈佛大学(波士顿郊区剑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凤凰城郊区坦佩)、新泽西理工学院(纽约郊区纽瓦克)、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迈阿密郊区非建制地区)、西蒙·弗雷泽大学(温哥华郊区本纳比)。
- 小城市或小镇:如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学院站)、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博尔德)、康奈尔大学(校园一部分位于伊萨卡市,另一部分位于伊萨卡镇)、艾奥瓦州立大学(埃姆斯)、滑铁卢大学(滑铁卢)。
这当然只是粗略而言,其它个例如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夹在两个大城市(沃斯堡和达拉斯)之间,布朗大学位于一个中型城市(普罗维登斯)的市区,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位置(圣迭戈市拉霍亚社区)介乎市区和郊区之间,等等,则兼有以上三类的特征。
我这么说有些抽象,但这三者在生活上的差别是巨大的,凡是亲身经历过的人都有体会。第一种比较接近中国大多数大学的设定,不再多说。第二种是我自己一直所在的环境,大体而言郊区市镇比较无聊,想玩的话需要到市区里面,那么也就需要开车;郊区的公交系统是有的,但往往接近于不存在(如公共汽车半小时至一小时一趟)。(有一点例外,即大规模的购物中心往往位于郊区,这和中国不同。)第三种则是有车也没处可去,哀叹“好山好水好寂寞”的人恐怕以在这种环境的居多;但也正如这句话所说,有些这类学校的自然风光很好。
我发现不同的人取向非常不同,倾向哪一种的都为数不少。我自己强烈倾向第一种,但最终还是去了一家算是第二种和第三种之间的学校。
应该申请哪些学校?
说了这么多,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申请时应该申请哪些学校。前面提到的很多因素,在拿到多个offer后最终选择去哪里时十分重要,但在申请时不应当成为最主要的考量。在申请时,首先要考虑的可能还是专排。特别粗略地讲,最终拿到教职的学校,会与自己博士毕业的学校大致相当或更加靠后;排名相同的前提下,公立大学比私立大学机会大。我自己毕业于一个专排约30的学校,这次申请了几乎所有专排30—130的有开放职位学校。我在决定申不申时,基本上只问两个问题:
我有没有可能拿到这个学校的offer?(排除30以前) 如果只有这个学校给我offer,我会不会去?还是宁愿再多当一年博士后?(排除130以后,以及个别30—130之间我认为地理位置特别恶劣的学校)
各人的具体考量当然差异很大(如有人因家庭原因,在地理位置上比较受限),但以上两个问题,我认为在申请前都应该好好问问自己。我的感受是,究竟能够拿到哪家学校的offer的偶然性极大,基本不存在某一家学校可以用来“保底”;因此,只要是你还愿意去的学校,多申一些总没有什么坏处,最终完全有可能正是你随便多申的这一所学校改变了你的人生。
newleft@bdwm.net (since 2011-10-25) elf@tenhou.net (since 2016-03-1...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