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阅读报告
翻开《茶馆》,我被书面上的1898年,维新运动失败这几个字给吸引了。这是因为我发现我们此刻的亚洲历史学习正好到了这一部分。《茶馆》这部书叙述了从维新运动失败后的很长一段历史。结合这部书和亚洲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我认为维新运动失败后的这一时期是我最感兴趣的,因为这件事情充分的体现了非常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接触会产生多严重的结果。这本书通过人物的生多刻画突出了背景时代的特色。
首先,我对康六的形象非常深刻因为生活给他这样一位农民带来了很多的苦难。虽然这是一部剧本,不过老舍很好的运用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达他们的心理活动。譬如康六说,“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以及“那是我亲女儿!我能够。。。”。这两句话中的感叹号和省略号都充分的让读者体会到了康六的哀求和无奈之情。那时的百姓,特别是乡下人,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只好采取极端的手段。还有,他们入场时是纤手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的。这体现出了他们的地位之分:康六的社会地位明显比刘麻子低。
第二,刘麻子和常四爷的形象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刘麻子是当时的一位Western convert,或“吃洋饭”的人的经典例子。他身上处处都有“洋”的痕迹,“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这些外貌描写帮助我在脑海中为他塑造一个形象并理解他为一个比起支持国产,更崇拜“洋”物的人。他“忙岔话”和“掏出个小时表来”的行为表现了他喜欢炫耀的性格并想在别人面前显得既有钱又大方。读到这里,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把这样的刘麻子移到当时十年后的中国社会那他肯定会被义和团针对。相反,常四爷是一位支持国家产品的人。他说,“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这句话展现了常四爷不愿意赞美国外产品的态度,因为他心中认为更应该支持国产的东西。不过,虽然常四爷表面上看似更支持中国的产品,心里还是有些欣赏刘麻子拥有的外国手表。由此可见,那时中国人的思想被国外有强烈的影响。
如今,中国已经相比之前开放了许多。处处都有进口产品和商店的痕迹,这些也都在让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我认为适当的会接受外地影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一个人的思维进展可以带来帮助。不过,过于崇洋媚外或反对外来影响都不是最好的做法。反而,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在刘麻子和常四爷之间的态度来看待外来影响。
我常常设想,要是我生活在一个混乱的,随时随刻都可能被一颗炸弹夺走生命的社会上我会如何应对每日每夜。在那个时代下,我到底会崇拜进口的产品,还是保护中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