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巳节说起的两晋到《兰亭序》

三月初三上巳节大概从汉代开始正式的确定为节日,人们开始养成习惯结伴出游踏青聚会,话说到了东晋,就是司马懿的儿子们建立的晋朝,然后兄弟太多,互相不服,打来打去,对内治国呢,因为司马家那时候是篡权得的,下面的随便讨论点什么事,就会被误以为是指点司马家,所以逐渐大家都不谈国事,每天研究点老庄什么的。所以在晋朝出了大隐士陶渊明这样的人。然后因为司马家乱斗,先后出了爷爷,叔叔,孙子三辈人八个司马乱打一气,把整个国家打的乱七八糟,然后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机南下。本来晋就是在三国后期篡了魏再灭了蜀吴才统一起来的国家,有曹操的时候,他实力强大,还是时不时的制约一下北方的游牧民族,结果司马家坐天下的时候重点在内斗,北方游牧民族发展壮大了,成立了五个部落,氐,匈奴,鲜卑,契丹什么的,然后他们就南下把晋朝给灭了,把皇帝还给抓了,这段历史叫五胡乱华。
因为司马家用的是分封制,所以全国各地都有司马王,然后有一个司马王,在南京的,就说我这还是司马家的正统,我还能建国,然后他就称帝了,国号还是晋,后人为了区分就叫东晋了。因为原来的晋朝都城在洛阳,所以算西边,把之前的叫西晋。东晋后来有个家族,姓王,挺能打仗的,这个家族有个儿子就叫王羲之,本身的职务也是军职,然后自己又有才,所以虽然职位没多高,但是朋友圈很厉害。
有一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就邀请大家出去踏青,就去了绍兴的会稽山,跟大家商量在那弄个度假村。一行人可能有二十多个,各个都是军政要员,其中职位最高的叫谢安,宰相。到地方之后王羲之就说咱们喝点呗(因为西晋时候不让乱说话,所以人们没事干就喝酒,所以魏晋之风就是不说正紧话,不干正紧事,历史上最有名的竹林七贤就是西晋的,竹林七贤就是大家没事就在一起喝酒,然后喝出名的,刘伶是当时的一个小官,天天喝,说他的尿都能把人喝醉,而且他们这喝多了一醉就是好几年,其实也好理解就是不醉也是装醉,躲事。)

话再说回王羲之他们这场上巳节春游,到了兰亭一看地方不错,正好有条弯曲的小溪,大家在两边就坐,说今儿喝酒换个玩法,咱把酒杯放在这溪水之上,随溪水弯曲漂流,停到在坐的哪位跟前,您老把酒喝了,然后作诗一首,要是做不出来就再罚一杯,简单的说是一种行酒令,接地气的说法就是现在ktv里的一个玩法而已,后来这个游戏就叫流觞曲水或曲水流觞。
然后就玩嗨了,一共大概作了三十多首诗,汇成一集,大家说老王你来写个序言,要就把这书印了,然后王羲之就写了一个序,兰亭集序。然后大家都特别嗨,就说老王牛逼啊,字儿写的漂亮,话说的好听,牛逼牛逼,咱们都牛逼。然后老王就回去跟家里人说,今儿真牛逼大了,有宰相,有谁谁谁,有谁谁谁,今儿都喝大了,大家还湿性大发,写了一堆淫词荡语,我看不行啊,拿不出手,我给写个序,盖一盖吧,这东西现在在咱手里,看好了,千万别流出去,到时候不知道是丢人还是丢脑袋了。
后来就有人说老王,把那天咱写的拿出来赏赏。关系近的呢老王就拿出来一块看看边看边乐说,你看那谁写的什么玩意,或着说呦,那谁那天写的那个可是不能让老司马家知道,这词儿可是只有你知我知那谁知啊,来者说好好好,就咱自己看看得了,外人可是不能瞎看。然后回去别人问他,唉,老张你那天去老王那看咱写的那堆东西了么,来跟我说说都有点啥来着,那天喝大早都忘了。老张一看这人有的东西不能说啊,就说,咱那天写的东西吧,几十首里首推的还得数人家曦之写的那序,那笔体,那气概,那胸怀,决定的空前绝后!就这么慢慢的,兰亭集是点啥就被人们遗忘了,而兰亭集序成了人们最推崇的东西。

关于兰亭序的具体内容其实他就写了:今儿天不赖,哥几个出来坐坐,老幼尊卑各位都有,有人喜静,有人好动,但都别嘚瑟,迟早一死,死了能有啥,以后的人看咱们在坐各位,就跟咱看以前死去的人一样,傻逼。今天咱说点废话写下来,后人看见这话话,或许就能体会到我们当下的心情了。
以上内容纯属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