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不正常”,很可能会误导了她

“如果一个人的举动有违常理,他身边的朋友们就会替他想出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这是毛姆在他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一句名言。
但这一次有违常理的主角是一个小女孩,而且帮她得出“不正常”这个结论的是她的母亲。
一个十一二岁左右的小女孩到底做了哪些出格的举动,怎么就让自己的亲生母亲确定不正常了呢?
一、
前不久,有一位来询者的妈妈把她的朋友推荐到了我这里,希望我能听听这位朋友的烦恼。
这位妈妈的烦恼是,她觉得女儿丹丹近两年有些“不正常”。
具体怎么个不正常?她也没有举出很特别的例子。
在续完两大杯茶水之后,我从丹丹妈吞吞吐吐的描述中,整理出来的大概信息就是,丹丹只喜欢和女同学玩儿,好起来的时候还特别亲近,但一段关系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这两年已
经换了好几个朋友了。
我明白了,她有一个说不出口的担心。像她这样的担心我能理解,因为在这几年我已经接待过不少类似的来询者。
二、
丹丹今年十二岁,身形稍微比同龄人高大结实些。刚进来的时候有些紧张,慢慢聊着聊着就打开了话匣子。
在聊天中,丹丹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对爸爸没什么印象,记忆中一直和妈妈一起生活。
妈妈对她很好,只要她想买什么都会给她买。但妈妈平时工作很忙陪自己的时间比较少,而且耐心比较差。
在家里,自己和保姆呆得时间最多。
在学校,自己最喜欢和好朋友待在一起,因为她觉得只有朋友能理解自己,每次遇到什么烦恼或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和她们说一说就轻松多了。丹丹很认真地说,好朋友是自己生活里最不能失去的人。
但每次她跟妈妈说要和好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妈妈都会阻止,要么说这个朋友家庭不好,要么说那个朋友成绩不好。
还说她只喜欢和女同学玩,如果不喜欢和男同学玩儿会不正常。她也很不理解,选朋友为什么一定要分男女呢?在一起玩得来、能和自己说得上心里话的就是好朋友啊!
再说了,和男同学玩万一早恋了怎么办?老师和妈妈都说不能早恋。
我们就这样一边聊着天儿一边玩儿游戏做一些探索。
咨询结束时,我对丹丹说,你的想法都很好,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也非常清晰。
至于怎么交朋友才是正常的问题,你只要记住:人类需要朋友非常正常!
性别,不是选择朋友的时候必须考虑的前提。但是男生和女生的确在性格特点不同,如果能够玩在一起成为好朋友,在兴趣和知识面方面,对自己可能会更有一些拓展。比如,通常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军事、天文等等,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就可以去看看身边的男同学。
另外,你也不用担心,如果自己和男生接触多了就会陷入早恋的魔咒,早恋不是空气,一接触就会传染的。万一真的早恋了,也很正常。
咨询结束后,我把这次的整个情况,和丹丹妈做了一次解读和沟通。
首先请她放宽心,女儿的人格和性格都没有她担心的那些问题。
从大环境讲,我们已经在独生子女和95后孩子的价值观探索中发现,他们会把“朋友”这一项需求排在了前五位。
丹丹是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没有父亲的陪伴,妈妈对她的陪伴时间也有限。所以她的成长环境,更容易加深她对朋友的依恋。

我给她讲了一个类似的咨询案例,一开始也是一位单亲家庭的妈妈陪着女儿来的,当时女孩子刚离职不确定下一步要做什么?那个女孩子成年后一直没谈男朋友,平时来往密切的都是些女性朋友,这些现状都让女孩的妈妈暗自担心她不正常。
咨询结束后,我对女孩的妈妈说,放心,你女儿很好很正常。一直没有交男朋友的原因,不是因为她不喜欢男生,其实在不同阶段都有男孩子追求她,但她觉得还没有遇到一个很想让自己谈一场恋爱的男生。这些想法,女孩的好朋友都知道,只是她从来没有和妈妈说过。
所以你看,你以为的那些不正常和担心都是自己的想象而已。
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为什么不能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呢?
我还给她讲了一个因为家人的忽略和不信任,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的极端的故事——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出生在一个父母健全的家庭,因为妹妹天生病弱,父母怀着愧疚把全部的爱都投入到对妹妹的关爱中,松子从小在家里活得就像影子一样。
成年后的松子用极度的自尊和自卑,在自己与家人之间建了一堵墙。
在工作中被上司骚扰威胁也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后来因为好心帮学生却采用了荒诞的方法,让自己丢了教师的工作。在一次情绪爆发后,松子离家出走。
从此,想要一个爱人想要一个家,成为松子一生的执念,为此她不惜拿自尊甚至生命来换取。
但每一次真心付出换来的都不是良配。每一段感情结束时,她都感觉自己这一次一定死定了,最后凭着本能又活了下来。

遗憾的是,当松子终于醒悟,人生除了爱情还有友情的时候,却被一群青春冲动的少年捅死了。
松子身上的伤,其中有一条最致命的一定是家人给她的不信任和不接纳。
因为每当松子走投无路的时候,家人从来没有主动为她打开回家的那扇门。
她回过家,但弟弟代表家人不要她。因为父亲在她离家出走后不久去世了,弟弟认为是她杀害了父亲。
但父亲真正的想法会不会是,因为他对松子
因为他对松子心存愧疚却开不了口郁郁而终呢?

三、
那天,我给朵朵妈的建议是:
1、当你感觉女儿“不正常”的时候,多回忆一下自己在女儿现在这个年龄段:都喜欢做些什么事儿?最在乎身边的哪些人?或者哪些事儿?
2、多了解一些快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以及特点有哪些?作为妈妈可以帮她做些什么?
3、工作再忙也非常有必要多抽一些时间,和女儿聊聊天。和你最亲的孩子沟通,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你觉得做不到,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们关注的世界。他们其实还是个孩子,一点点感触就能获得她们的认同,打开她们的心。
只要把“责任”先放一边,让“爱”先行。
四、
在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中,我们的第一面镜子是父母,但他们与我们一样在这个问题上都是练习生,做孩子的父母也是第一次。
但是人生没有回车键,与孩子某个时间段的相处,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弥补的机会。
如何才能减少自己的试错成本呢?我们可以把别人的故事当做第二面镜子来体验和学习。
所以,看一件事是否正常?先别急着自己烧脑找档案,甚至想当然地贴标签,这种不信任的猜测真的会误导了她。

本文图片来自“豆瓣”。
———————————————————欢迎您长按下方的二维码,关注“阳光多玛咨询”。“授人以渔,助人自助”,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