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活一次
翻完了康永哥的《为自己活一次》,想记录一下里面一些印象深刻的话。
死命抬杠之后的明白才是真的明白。
对人生失望以后,本来想就这么混下去。但这样混下去会越混越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弄不清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接下来的人生,也就根本谈不上自由自在地做自己了。
糊涂不值得追求,豁达才值得追求,而豁达可不等于糊涂。心里糊涂的人,不明白,豁达不了,内心也不会强大。
如果讨人喜欢,却失去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的状况。
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
快乐不及平静重要。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辨识情绪都从哪里来的?它们来做什么?它们来了以后,我该怎么办?要把它们各自安放回去时,该放回哪里?这就是我建议的情商。
你要做自己,就要让你自己比这些标签、字条都重要,让它们只是点缀在你身上,而不是拖垮你、遮蔽你。
如果我们认真想“做自己”,我们首先要真心地面对这件事,就是“我们的感觉”。
人生最根本的事没什么可以赖给别人,都是自己经历、自己得失,只是我们有时候喜欢幻想别人能分担很多事罢了。
在我很无力,快要撑不过去时,我会拜托我的分身,替我到一年后、三年后或十年后,去看看我的生活。他会告诉我,几年后的我,还是活着,又在烦恼别的事,表示眼前的无力与困顿,并没有严重到会杀死我。
扫兴是接受失去,迈向平静的重要练习。
先对自己说,你将要成为什么,然后再告诉自己,必须要做什么。
当你对现在选的方向很不确定时,派你的分身去看看三年后的你,在过的事什么样的生活,用哪个来校准你现在的方向。
我们的分身,适合在情绪的狂潮袭来时,冷静而友善地问我们“为什么”。
眼泪这种东西,本来就像雨天时漏水,不知道会从哪个缝隙渗进来。
面对之后,才可能安放。不探索,就不会明白,心会积灰尘。
情绪方面的知识,会累积在我们心里,累积成所谓的智慧。
亨利詹姆斯:生命中,总是会有即使舒伯特也无言以对的时候。
就算你很努力,也没办法跳过悲伤。如同树木没办法跳过年轮。它们会沉淀在你的身体里。如果有人像锯树那样,把你剖开,都还看得见。
如果 在沟通要紧的事,这样把情绪藏在云雾之中,很令对方为难,何况这样表达只是徒增障碍,也没什么乐趣。
以自我为中心正是低情商的关键成因。
责任在自己肩上时,生气归生气,但不要太夸奖,因为如果没人给台阶下,收拾残局的,终归是自己。
“怒”会使“心被奴役、被控制”,这是很大的代价,愤怒是很有力量的情绪,值得我们训练自己,成为能驾驭怒气的主人。
恰如其分的自卑。人类远比动物更上进,也远比动物更自卑。
沮丧就是休息。休息,是愉快的休息;而沮丧,是不愉快的休息……
后悔,驱使你活出更好的人生。后悔,提供我们校对人生方向的动力与机会。
乐趣与责任感,是赶走空虚感的重要咒语。
怎么想都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但只要一想到会死,忽然就一切都又了意义。要幸福的人,要先拥有“我”。把“我”搞丢了,抽屉的锁就打不开,抽屉里的幸福就永远拿不出来了。
仪式这种东西,往往徒具形式,本来就要靠不那么死板的人乱搞一下才会恢复一点生机。
试着用“第三人称”描述自己的感觉或行为。“我饿到要发火了,这时候谁拿肉包子给我吃,我二话不说立刻以身相许!”“她饿到要发火了,这时候谁拿肉包子给她吃,她二话不说立刻以身相许!”
伴侣争执,试着说明原因,“我真的很气你忘记我的生日”,而不是说“你根本不在乎我”。(如果你们是一对很爱演的情侣,讲话喜欢引用《还珠格格》的对白,讲完之后又把对方推到墙上去狂吻到墙壁快裂开,那算事一种生活风格,也就另当别论了。
幸福只需要“人和——与人和、与自己和。
学习面对自己的感觉,练习面对自己的感觉。追求冷静,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绪,因为做自己做得很自在,令身边的人也放松了,而讨人喜欢。
幸福,取决于你如何投入你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