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记录
2021.4.16
过去的半年里,我时常在想,应该不会有比我更废物的人了,考研、考公、考编全部失败,想深造考砸了,找工作又找不到,虽然早已经习惯遭受各种挫折打击,但接连失败还是忍不住开始怀疑人生。13号和14号连着两天的教师编制考试我都被刷下来了,而且是初试就game over,整个人心情down到了谷底,15号匆匆忙忙赶回学校准备答辩,结果晚上眼镜架还断掉了,这算祸不单行吧?诶,倒霉多了,人的抗打击能力就越来越强,感觉也没什么不能接受了😢不过大概是快跌到谷底,差不多准备“触底反弹”了,今天答辩倒是给了我些许安慰,也让我不由得开始认真思考自己之后的路应该怎么选择。
昨天晚上听宿舍小姐妹们聊各答辩组的八卦,感觉今年答辩格外严格,老师们跟吃了炮仗一样,一个个嘴毒得不行,阴阳怪气学生制造学术垃圾已经算不得什么了,更有甚者直接从论文价值评价上升到人身攻击,报刊史和女性史研究成了被批斗的重灾区。这架势着实给我吓着了,开始担忧起自己的答辩,今早去文科楼的路上,心里还惴惴不安的,但真的见到三位中近史答辩组老师以后,心情就一下子放松了不少——也许是运气好,遇到的三位老师都特别温和谦逊,全程贯彻love&peace原则。蒋老师作为学术大佬,carry全场,点评一针见血,用词温和且富有幽默感;黄老师一如既往和蔼可亲,像邻家爷爷一样;周老师活泼幽默且护短,特别照顾自己指导的学生,一有啥问题,就把责任往自个儿身上揽😂整场答辩下来,不管是导师之间还是师生之间,气氛都恰到好处,导师们实在太温柔了,写的再差的都没忍心说重话,而且都很认真地给出了修改意见,学术性有了,面子也保全了,最后所有人答辩一次过,我想应该不会再有哪个组氛围这么好了。
这次答辩也给了我很多惊喜,我的拙作居然被三位老师猛夸了一顿,最后作为组内优秀论文被推荐二次答辩,实在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毕竟原本还做好挨批的准备了。
蒋老师:她是我指导的学生,这篇文章写的还是不错的,我打算帮她引荐发表。
黄老师:论文结构很完整,把问题讲的很清楚,通读了史料非常难得,应当说本科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周老师:文章选题非常好,行文思路清晰完整,多种材料相互印证,能紧紧围绕一个历史问题展开,把史料和叙述结合得非常好,读起来很有历史的味道,是今天答辩最好的一篇文章。你挺适合做历史研究的,有没有继续读研的想法?
突然被三位老师疯狂夸赞,我真的惊呆了,完全没想到答辩现场会是这个局面,甚至老师们都没有对我提出问题,或许是我的选题刚好同时踩中三位大佬的研究领域?真是意料之外。周老师最好笑,我刚报上名字,他就惊呼:“你居然是女生?!我看你的文章,一直以为你是男的!”这要怎么理解?我的文笔太man吗?还是说刻板印象根深蒂固,觉得女生不可能做农民运动方面的研究?这实在让我哭笑不得,放在现在来讨论,估计又可以牵扯出一大堆性别问题了。还有一件好事,我们这个由蒋老师指导的论文小组,全员答辩时都被夸了,高情商夸夸组组长周老师“恭维”蒋老师“严师出高徒”,大型互夸现场倒是意外和谐。说起来我还是蛮幸运的,遇到放养式学术大佬蒋老师给我们做指导,给足空间自由发挥,自由选题,自由写作,只适时给我们指点;和两位优秀且温柔有礼貌的同学分在同一组,被“放养”期间我们私下互帮互助,互评互改,最后实现共赢。
今天的答辩给了我好多惊喜,在一定程度上帮废物的我重新树立起一点点自信心,也让我开始想着要不要停下漫无目的四处奔袭的脚步,认认真真思考自己未来的路到底要怎么走,到底是继续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我从小到大都是个没有目标的人,总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大学报师范专业也并不是因为有多想当老师,只是分数到了,就稀里糊涂选了,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而现在,我真切意识到这样盲目地随波逐流,最终我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或者得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所以,是时候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