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弱凌强
对,恃弱凌强,没打错。
我们送走了恃强凌弱的时代,也终于揭开了恃弱凌强时代的序幕。
如果在当下,有某种时代精神。那我认为这个时代的精神,可以称之为“我弱我有理”。2015年前,绝对不是这样。
据说豆瓣 >= 十个加引号的“女权”集中地,一夜之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些失去家园的人去别组发帖,也被删得干干净净。我只觉得这件事来得稀松平常。如果这种事情一直不发生,那反倒是出问题了。
“我弱我有理”的逻辑本质是:我可以撒泼,可以不讲理,可以随意,但是你们就不能封禁我。
她们拿出誓与这个世界你死我亡的戾气,四处悲鸣着,粘贴着红底类似“妇女能抵半边天”的口号,似乎如此就找到了撒泼的依据。于是我想,如果我拿着喇叭,半夜在小区唱着国歌,控诉小区里有人不爱国,是不是就不应该有人告我扰民?
悲哀的是,她们至今还未清醒,她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这些深陷于 catastrophize 症的可怜人。
我对她们,是同情的。
我同情她们在大好的青春,受了时代和环境的蛊惑,做了毫无意义的事,并选择让自己的认知被耽搁甚至是退化。
我同情她们在寻求意义无果的时候,盯上了变了味的女权,以为自己通过撒泼就能为某个崇高的事业添砖加瓦。
有问题的,声势浩大又爱一哄而上的,又何止“女权”?
“我弱我有理”有着得天独厚的宏观土壤:道德指责和扣帽经过这几年的培育,已经俨然成为社会习俗;自我纠缠了自由,任性缠绕了巨婴;现实和理论的巨大差异,让人失去了学习的欲望,终止了学习,守护自己的已有认知,并接受和迎合内卷;明白人在博弈中选择管好自己的嘴来保护自己的羽翼,必要的时候站出来反倒指责管事人;许多人选择经营自己的小日子,沉迷于不到一百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的小天地;更多的人梦想着住进属于自己的混凝土空间;延续了很多个世纪的文明经历了百年的自我怀疑,稍加调整,又重新上阵。所有这些,都在为“我弱我有理“开绿灯。
每种活法,都成为一种随时被攻击和随时可以攻击人的意识形态。遍地是依赖这片土壤又让这片土壤更加肥沃的人和事。
我有时候想,为什么淘宝阿里巴巴这种平台不死掉?淘宝,保姆式的在线人工客服,培养着国人的巨婴行为。阿里巴巴通过所谓的数据情报,让供应商和供应商死磕到底。
人际关系中的“我弱我有理”也时常出现。
今天跟一个小伙伴聊天。对方冷不丁说我太“狂妄”。我其实很久没听说过“狂妄”这个词了。然后我问:具体是哪里狂妄,我有说过哪些话,脱离实情?
他竟哑口无言。
今天我看到通篇是基于“我对男性就是有认知偏见“的文字。一面对所有男性宣战,一面自恃是个不容易的小女孩。竟如此双面,如此分裂,如此理所当然?
现在无论是朋友聊天,还是亲密关系相处,“我弱我有理”简直是太普遍。说不到几句,就用“你态度不好”来攻击你。“你态度不好”有很多变体:如别那么极端,也有好的一方面,现在已经很好了,你看不起我 …… 还有无数的随机应变的合理化解释。
很多人大概无法正视也不愿相信微观层面的交流其实很受宏观影响。不知不觉,你就成了被操控的,心境和认知被永久改变的实验动物。
说实话,你真认为你能不受影响,或真没被影响吗?不妨回想这五年,自己有哪些异常变化?你有没有觉得无聊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焦虑/暴躁,越来越自我,越来越封闭,越来越轻易否定,越来越找不到意义,越来越远离关于 Intellectual 的交流?
我很怀念初中时候,跟隔壁大学生一起聊天的日子。那个时候,谈天说地,就事论事,刨根问底,没有所谓的“自尊被侵犯”,真的是酣畅凌厉。那个时候,看人不爽就开骂和暴走的,都是小混混,都是小流氓。
这辈子,还能碰到用中文就事论事,秉烛夜谈的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