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第二次用访谈这种方式收收据的经历和反思
论文专题日记:访谈体会stimulated recall interview
第一次做访谈研究竟然写了一篇看上去很规整的专题日记
因为做助理研究员,我第二次做起了访谈,这次因为是疫情中的访谈,全部都是zoom meeting线上访谈。
关于访谈的准备
1. 把对方的人名念对
这次访谈对象好多一看就不是本地or英语国家的名字,所以根据名字猜国籍之后,请朋友教了我比较地道的念法(没错,一个喜欢在自己喜欢的细节上磨叽的访谈者
但是,其实也可以念错,对方介意会纠正你。当然,也不是纠正了,你就会念了XD
2. 把提纲发给对方
有几个访谈对象,是在课程结束很久才采访的,感觉对方记忆都模糊了,就把提纲发给对方准备了。感觉其实效果很好,对方有备而来!
下次可以考虑提前发访谈提纲,尤其我们这种没啥敏感信息、但需要明确意见和建议的主题
在访谈过程中,我也投屏了访谈提纲。
3. 访谈开始前复习提纲
时间跨度太大,每次访谈开始前,还是要再次熟悉自己的主题和具体问题,做好准备,顺着被访谈者的思路,调整提问的次序
4. 老操作:一边访谈一边笔记重点
等对方说完,可以根据笔记问点东西
因为,这次都是线上访谈,在记笔记的时候记下了时间点,方便访谈结束后回听录音快速出一个书面概要。
但是,在访谈开始前,我都会告知对方,我可能会拿笔记录一些东西,不会涉及隐私也不会让别人看到这些记录。把知情同意拿到,不要让对方担心隐私。
转录的工具
这次用了做播客时的音频编辑软件garageband车库乐队做回放,可以一帧一帧的定位,很爽!
而且,对人声的还原处理非常好,可以听到人声细节。
最近,组里催转录,我就被迫全力营业
我是一个快人快语、有啥说啥、思维跳跃的访谈者,因此:
1。让自己语速放慢!!!
2。一定要等对方说完,再求证或者提问,哪怕我没有猜错对方的意思!!!
3。即兴问题,语速要格外慢,毕竟不是母语,留给自己组织语言的时间!
4。注意言辞不要有什么评价性的内容,不要有自己的立场。
第二次做线上访谈的体会
1。不妨直接告诉对方自己访谈问题背后的诉求,引发对方的分享。有些访谈者不太明白我们在问什么,不如就直接说了。
2。访谈采数据的质量把控。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03349/ 这本书里曾经说到,质性访谈,采数据的工具其实是访谈人。截至目前,我已经有20+访谈的经验。人确实是访谈采数据的最重要工具,而不是提纲或者其他。
要取得良好的访谈采数据效果,目前我自己感觉需要“万变不离其宗”:
第一,要对自己为什么问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你到底想知道什么、这是宗。
访谈提纲也是根据自己研究主题开发的,目的是尽量让被访谈对象有话说,手段是从不同角度问关于同一个主题的经历和想法。自己访谈的核心应该是明确的。
第二,要对被访谈对象有认识,如何让对方明白我要问什么,并且分享给我。——我怎么问对方才好,这是变。
"speak the language",自己的体会是要根据对方的兴趣点、经历、语言风格和知识预设等,变换自己的问题和提问方式。用能让对方理解和感到舒适的语言,进行沟通。
一些其他有趣的方面
1。因为大家都是非英语母语,口误都差不多:介词的选择、单复数、比较级、助动词。
2。我在豆瓣广播📢看到周沐君老师聊去田野采数据。就请教了一下,被访谈者有时候很接近我要问的内容了,我经常习惯性地概括性复述,跟对方确认。自己觉得很像审犯人,有引导嫌疑怎么办。周老师说,有些时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自己要清醒,并在书面学术成果里交代和反思。这个回复,对我来说很受用的:有时候,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你要交待清楚解决的过程和这种解决方案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