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与人类经验取样范围
科学认知是基于统计的认知。科学定律是依据统计结果确定的,比如牛顿定律。反复观测取平均值。反复控制变量,取平均结果。正态分布被认为是自然的。
同时,统计学讲究采样方法。采样范围要均匀,不能集中于某一区域,否则没有统计意义。人类经验的范围就是这么三千多年。以前的事,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事,我们不知道。
宇宙历史这么长,我们却只能在这短短的三千年(实际可用数据更少)中采样。因为我们假设:历史是匀质的。
我们常常忘了:这只是假设。但一切的认知,是建立在这个假设上的。这些假设构成了形而上学。康德的范畴,试图总结人类理性认知的形而上学。
习以为常。“习”成为了“常”。“常”成了“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刻画了人的认知方式,更体现人类的限度。只是人们常常忘了后者。
人类经验的取样范围不仅局限在时间上,还局限在认知能力上:眼耳鼻舌身意,以及认知对象上:色声香味触法。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还是觉得重要。只是人们不愿提起,因为觉得碍手碍脚。为了前进,不怕把真理抛在脑后。
若有更高的依靠,何须牺牲真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