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流行
今天看报摄取了一个新词汇“小镇做题者”,大概意思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刷题考入了很好大学的人。这类人社会适应性很差,要有很长学习过程。我不是小镇做题者,属于小镇文艺青年。 我们生活的地方,流行文化很难吹进闭塞的围墙。初二时看过一两节流星花园,能够准确背诵F4的全名,俨然就站在学校文化的顶峰。初三时什么韩流,日流兼被阻塞在小镇外围。一股《还珠格格2》席卷小镇的田间地头。小镇的广播站,每晚都会在播放两部电影,若有好的电视剧每天也会连播四级。还珠的播出,让小镇沸腾。大人茶余饭后都是对电视剧的讨论和猜想。作为学生,能够把那四节电视看完在休息的人,都会成为全班偶像,下课后,所有同学都会围着他,询问后两节的剧情。 那些年代,屏幕影像属于VCD的时代。班上屠夫的儿子,买了一张赵薇的歌曲专辑。这件事在同学之间那是不得了,里面包含了《还珠》的所有插曲和主题曲。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在他身上,找到听歌的,请他用录音机录歌的,让他抄歌词等等,分割了他的放学时间。什么赵薇,苏有朋,林心如都不是明星,他绝对是我们的星星。 那个年代,小镇青年对外界社会的憧憬,如同现在我们对美女一样,万分憧憬又羞涩恐惧。那个年代装模作样的时尚,是那么浪漫无邪。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