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山语-夯土房屋
我们客家人原都是住在山上的,大致可以追溯到五胡十六国时期因战乱亦或是安史之乱之时迁徙到这崎岖的南方山林地带。因为是外来客,多是择山而居。所以我们家族往前的祖祖辈辈都出生在这半山上的夯土房子里。
这是一种和福建圆形的客家土楼不一样的夯土房屋,他们独门独户,或者会有两户拼一栋楼而筑,四四方方的夯土楼建筑,靠山而建,屋顶盖着的是在即将砍伐杉木上剥下的树皮,晾干之后直接铺在屋顶的房梁上,或者有些人家会用瓦片盖在屋顶。这种厚重笨拙的建筑方式,如今在山上都已少见到。
夯土楼的建筑墙土厚实,冬暖夏凉,窗户也只一般一米二左右大小,采光不是很好,年代久远一点的,更显昏暗。房屋内的走道和靠山面的房间在白天的时候也没有阳光直射,常年黑漆漆的。
山上家家户户的楼房的结构都如出一辙,双开的正门内是一个大厅堂,大厅堂右边是厨房和卧房,左边是卧房和猪圈或者牛栏,左右两边都有巷子,巷子两边分上间下间,记得我出生的房间是祖屋左边的上间,因为背靠山体,上间窗户并无阳光直接照射,昏暗阴凉。
正门的两扇往里对开的大门上会贴着提刀扛斧的门神,推开厚重的大门堂内是祭祀拜神或者有重要日子摆宴席的时候用的厅堂,正对着大门口的是一个神台,神台上会有香火和牌匾,牌匾写着“祖德流芳”的字样,牌匾下有红纸上还有别的小字,别人家我不大记得,我们家是“颍川堂”的字样。
说起颍川堂,是一种姓氏的堂号,应是起始于秦王嬴政时期的河南颍水一带,可能是一带望族,小时候也没有多留意村子里其他人家是不是也写着“颍川堂”,但是“祖德流芳”的牌匾是家家户户都有的。还有其他对联小字和一些道符在上面,小时候也看不懂是什么。如若家里有过世四五年内的老人的话,神台的两边还会挂上过世老人的画像,去过有画像人家的厅堂的时候总会感觉害怕的急急跑走。那时候拍照技术还没有在山里推广,老人多会准备一张游走画师画的画像。很小的时候在外公外婆的衣柜里也有看到过他们的画像,并没有别人家挂在厅堂神台旁边的那么可怕。
夯土房屋的楼层大都是用木板架起来的,巷子里的上下间也多是用木板隔开,有些人家可能会多做两面土墙。大堂内两边的巷子旁边靠上间的木板墙外会有上楼的楼梯,基本是一个对称的建筑,两边的楼上也有上间和下间两个房间,一栋房子的房间数量总共约有七个,因为右边一楼的下间是一个会客小厅。
因为土墙都很厚,我们会在墙上做一些壁橱,直接在泥土墙面上镂空,然后加上木板,有些是房间之间通透过去两边都可以开壁橱门的,有些是只有一个方向开门的。一般在厨房、饭厅、大堂、会客厅会有壁橱,小时候总觉得里面什么都有。
厅堂的楼上也是杉木做的房梁架起的木板楼层,家里若果有五六十岁的老人的话,总记得楼板上都会摆放着一两口空棺材。有时候需要取什么东西经过也会心跳加速的匆匆走过,一个人总是不大愿意到那里去。据说打开空棺材会看到里面有手印,很是玄幻吓人,更多时候是不会主动到这个楼间玩耍。
柴火灶厨房的楼上是储物间,记得外公家里的这个楼层里,总会找到番薯干、橘子、花生、瓜子等小零嘴,是我们时常光顾的地方。正对着柴火灶的上方是镂空的,常年挂着黑漆漆腊肉。小时候不懂得这种烟火腊肉的美味,硬邦邦的,嚼得腮帮子累。现如今我们却常常找来买。蒸熟之后瘦肉部分是深玫瑰红色,肥肉部分是金黄色,蒸得久一点的话更是香糯可口,或者蒸软之后和蒜叶炒着吃,光是想到这就怕是要馋得流口水了。
父母当年另起的房子,似乎和这传统的结构略有不同,厨房在房屋的左边,整个厨房分前后部分,前面是饭厅,靠山的后面是厨房。厨房部分的楼上是没有二层的,房顶好像很高,因为常年黑漆漆的,好像也挂过烟火腊肉。餐厅的楼上是父母的房间,厨房和饭厅往右是一个巷子,有一个下间,机灵的我在这个下间也总找得到父母藏起来的零食,没有另外隔出一个上间,直接是一个大的巷厅,然后架个楼梯上二楼,楼梯脚下有几个坛子腌着酸萝卜、酸姜、酸菜梗子、酸辣椒。上楼梯就到餐厅的二楼上是我们姐妹两和父母的两个卧房还有大厅堂的二层,不过我们厅堂的楼板上可没有空棺材放着,还只有房梁和没有铺完全的木板,依稀记得我们去厅堂右边的二层也是从大堂的楼上过去的,大厅右边的二层上下间是有铺上木板。右边楼的楼梯我不记得有没有了,只记得去右边楼上的房间时是走大堂楼上过去的。所以我们房屋的房间总共也是有七个。
夯土房屋的屋檐下会有一条走道,走道外面有一条排水沟,下雨的时候雨水沿着屋檐掉落在水沟里,很小的时候,晴天和妹妹窝在水沟里玩泥巴;下雨天就盯着屋檐掉落的水滴在水沟里面形成一个个泡泡看很久很久。水沟的外面还有一个大坪子,比房屋的宽度宽一些的或是原始的泥土坪子或会铺上水泥的坪子,多是用来晒稻谷或者黄豆,或者其他什么。有个画面一直存在我的记忆里,在下着大雨的坪子上,我脱掉了外衣,光着膀子在坪子里尖叫疯跑……
而今因为我们不再生活在山里,可以奔跑的坪子,冬暖夏凉的房子,都只剩下一堆黄土。摆有神台的房子新起之后也不再是夯土房。山里的人,都纷纷走出了大山,生活于城镇之中。有些人家的老房子,和我们家的一样也变成了黄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