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巍同学的谈话中所想到的
做党务工作几年了,可能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方面,还算得上比较深入,有时候觉得对一个学生从积极分子培养到发展对象会倾注很多心血,教育学生从一个不成熟到成熟需要很多时间,甚至是多次的谈话引导等一系列工作。
巍同学不是我的学生,但是我对她印象很深刻,第一次见到她的样子就是那种乖巧懂事的模样,声音轻声细语的,文文静静的一个女孩子。因为她是20级物流管理专升本的学生,以前专科阶段不在我们学校,由于这次要发展党员,成绩合格,志愿服务时间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在之前专科学校确定的积极分子,但是只有一份积极分子结业证书。这样现在发展党员需要她回原来的专科阶段补齐材料,她和我沟通这个事情后,我鼓励她提前和原来的老师取得联系,预约时间回去补材料。
按理说,之前在专科阶段认定的积极分子,回去补材料老师应该是很愿意配合的,因为我们总是愿意看见学生的进步。之前我也有毕业多年的学生要回来补材料,我们一般都是想尽办法帮她补齐。
可巍同学在大雨瓢泼的冬春之交,连续四次往返两个学校,却只补回来一个座谈会记录。其中她每次回来都来找我沟通,我都是尽力鼓励她和以前的老师加强沟通,可最后一次,她委屈的不行,在我这急得掉下眼泪。起初我也是受她情绪影响,觉得他们老师怎么这么不近人情,后来从我对整件事梳理清楚后,我感觉其中并不完全是魏同学展现给我的这样一个感觉。
他们班以前的班长,也是升本到了其他学校,也没有补齐材料,后面放弃。
我看了魏同学和另一个老师的聊天记录发现,魏同学没有好好的和她的辅导员老师沟通,而是直接去找到了他们原来学院的书记,从书记那里拿到了一些表,填完后,书记签了字,但是在盖章前,和辅导员确认是否给与盖章,辅导员予以了否认。
后面,我帮魏同学梳理了整件事情,并和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
首先:老师并没有针对她。因为既然班长都没有补齐材料,说明可能老师觉得孩子们是需要再继续培养考察的,或许离他们老师对他们的要求还有距离。(我猜测)
其次:魏同学并没有提前和老师预约,直接到了学校,在遇到阻力的情况下,想要尽快解决此事,越过辅导员直接去找了学院的书记这一点不可取。
再次:在事情遇到阻力的时候,巍同学更多的是对老师的质疑和不满,对自己的行为和整个沟通细节来看并未审视和反思自己的问题。
从这件事情上,我得出以下结论:我们在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表达,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顺利的事情,我们要多感恩,遇到阻力的时候,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虽然有点难),多角度考虑问题,最好带一些自己的反思和审视,可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以一个好一点的情绪去解决,这样问题可能更好解决。
魏同学这个事情给了我一点思考,后面我和她聊了很多,经过我帮他的梳理,她后面也觉得有道理,她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很多地方没有处理好,也很急燥,导致事情没有发展得很好。
后面我通过一些途径帮她解决了困惑,最后一次谈话,这个孩子在办公室阳台上拥抱了我,真诚的说了谢谢,我觉得学生工作还是做的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和学生一起成长。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