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辩论基础知识
第二章 辩题的解析
2.1 辩题的分类
2.1.1 三类辩题
辩题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事实性辩题、价值性辩题和政策性辩题。
所谓事实性辩题就是指讨论某一事物某事物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的真假,有其科学性的标准判断。比如说“死刑对故意杀人具有威慑力”,这样的辩题没有意外性,要么就“是”,要么就“不是”,没有即是又不是的情况。这种辩题的特点与价值性辩题相反,大多数价值性辩题都是既是又不是的情况,而后通过一定的评判标准去衡量然后达到证明正反方立场的目的。概念可以归纳为“讨论某个信仰、价值或事实是正当的,或是与辩题定义及评判标准相符合的,存在意外状况但不影响客观事实的题目属于价值性辩题。”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价值性辩题的讨论都要做损益比,将“大于”或“远大于”作为核心标准。比如说讨论“废除死刑利大于弊”这个问题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客观事实是死刑是有利有弊的,而讨论双方的目的就是证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但任何一方都不可以否定“利”或“弊”的真实存在。
最后一类辩题,也就是辩论殿堂永恒的难点与拔高训练点,政策性辩题。这类辩题讨论的是:是否应该通过一个政策或行动方案。这个政策或行动方案可以是已经存在的,也可以是将要实行的。这类辩题与“政治”相交,所以非常考验辩手的耐力以及语言表达,也需要辩手有极大的政治觉悟。比如说“我国应废除死刑。”
基本上所有辩题都可以归属于这三类辩题之中,而这三类辩题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通之处,但凡价值辩题中必然包含事实上的可争议之处,但凡政策辩题必然包含事实上以及价值上的可争议之处。正所谓事实是价值判断的基础,而价值可能是政策的先兆。一旦我们赞成了一个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合乎逻辑的下一步便是支持与价值相一致的政策。一个价值被赞成或拒绝的程度将决定我们是通过一个私人政策,还是推进一个公共政策的形成,也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和公众政策观。在这之中,价值性辩题和政策性辩题两者的一个最明显区别在于:政策辩题要求提出一个执行其政策的计划,价值辩题则只辩利弊,不需要提出计划。
2.1.2 四级辩题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大多数大学都是四个年级,你不能让大一的新生去打大三大四才接触的哲学问题,也不太合适让大三大四的高手们再去讨论已经打过无数次比赛的普通辩题了。其实标准分法是没有这种分类的,可我认为,这么分类有益于辩手们认清自己的实力以及按部就班的培养自己的能力,走向辩论高等水平。从简单到困难的过程,我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大一,新手们应该是兴趣培养和逻辑构建的初级阶段,应该尽量避免政策性辩题这样过于依赖知识储量和耐性的辩题,这个时候,大一的辩手们应该针对事实性辩题和价值性辩题进行学习和培养,核心点应该是“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才会让其有学习下去的动力。这个阶段接触的应该是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兴趣讨论和辩论法则要求提高其能力。
第二阶段也就是大二,成为学长学姐们的辩手除了要帮助下一届的新手们以外,应该多讨论政策性辩题,增强辩手的耐性以及知识储量,越是查资料就越能提高知识深度,也越能积累不易学到的生僻知识。这个阶段,辩手们能历练出更强的逻辑观念,基于大一基础又高于普通思维的逻辑观念是进入更高等辩论水平的基石。这个时期不需要兴趣培养,应注重其才华、风格的锻炼。
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可以合二为一,因为从这个阶段开始根据个人天赋不同努力程度不同实力已经不能通过年级来判断。这一阶段的辩手不仅年级水平高,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实力已经达到了“我说那山其实不是山,我说那水更不是水”的哲学境界,任何问题在其眼里都有可讨论、可否认、可认同的价值。他们面对的问题也是更侧重于哲学、政治等高等问题。虽然说从分类上来讲辩题还是属于三类辩题,但已经不再是初级阶段和拔高阶段能达到的境界了。这一阶段也不仅仅是自我提升的阶段,也是懂得将自己的所学归纳总结教给别人的阶段了。大三的学长学姐已经可以带领学弟进行授课、复盘等活动,共同进步。
第四阶段,是真正的封神阶段。这么说或许太过夸张,可真正遇到一个下狠功夫磨了四年辩论的高手一站起来说话就能给人一种“他说的是对的”的感觉,对于辩题在他们眼中已经没有什么不同,思维能力上可以踏入“我看那山还是山,那水也还依然是水”的无波境界,他们讨论问题,更像是迈入宗教、迈入科学讨论的境界。
说到底,辩论是门学问,像语文、数学一样需要学习,需要磨练。而当你可以用看待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辩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生活之中无处不可辩,无处不可思,无处不可论。当然学习也需要兴趣,需要耐心,需要做题,需要共同奋斗。在我们的国家,辩论并没有作为一门学科标准的出现过,所以学习它还真的就需要我们自己建立学习的系统与体系,一代一代的传承给学弟学妹。所以“四级辩题”的分法虽然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但我觉得它可以给辩手指一条路,一条缓慢学习的路。